上海国际艺术节|侧耳倾听汉唐古乐,儒林腔,傀儡调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6-10-27 14:54
你知道福建的惠安女、蟳蜅女吗?你知道福建的傀儡调吗?你知道福建的儒林腔吗?你知道福建的汉唐古乐吗?也许除了惠安女,你都是第一次听说吧。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的福建文化周上,舞剧《丝海梦寻》、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南音《凤求凰》、闽剧《双蝶扇》就要让你大开眼界。
第二幕《魂归大洋》摄影:科比
《丝海梦寻》:重现“市井十洲人”
舞剧《丝海梦寻》讲述的是800多年前福建泉州一家两代水手远航西亚国家、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感人故事,该剧充分彰显福建特色、海丝特色、是国内具有相当水准的精品剧,全剧由《舟师如虹》、《受命远航》、《魂归大洋》、《月夜盼归》、《情满刺桐港》、《逐浪丝海》等5 场戏构成,重现了当年泉州港“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并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将多元的闽南文化贯穿始终,如:惠安女、火鼎公婆、高甲戏、提线木偶、陶瓷、南音、木凳舞、搓汤圆等闽南元素皆在剧中得到体现。舞剧不仅舞蹈性强,而且展现了颇具“方言”特征的闽南民间舞语汇。
第四幕《情满刺桐港》摄影:科比
据介绍,该剧在吸收浓郁鲜明的闽南文化元素的同时,还添加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情风俗,将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有机融合,以中国古典舞蹈独有的风格、体态、韵律和流动之美,追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同时,还将冲刺中国艺术节的“文华大奖”。
《赵氏孤儿》:世界首台大型木偶悲剧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是中国提线木偶艺术的不争代表。
赵氏孤儿剧照
泉州木偶剧团创排的提线木偶戏《赵氏孤儿》,作为世界偶坛首台大型木偶戏悲剧,其创作思路突破传统“复仇”、“大团圆”等结局,运用泉州提线木偶戏高超的提线表演技艺,表达了忠臣义士前仆后继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悲壮主题。 在演出过程中,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动作巧妙,各个角色的表演细腻逼真,整部戏活了起来。提线木偶做出抱婴儿、拎药箱、拔剑、牵手、连续甩发等高难度动作,高超的表演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戏中多个木偶主角不仅“肢体语言丰富”,动作灵活生动,甚至大量运用内心戏和对手戏,着力塑造木偶角色的“人性”,突破了木偶戏很少接触悲剧、正剧的传统。
《凤求凰》:古老南音的现代诠释
南音有“汉唐古乐”之称, 是传流至今遗存最丰富的中国古老音乐乐种 。它古朴优雅、婉转清丽,其审美价值使其在当代也拥有大量知音。如今,南音不仅是有上千年历史的雅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以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演出形式。
《凤求凰》剧照
《凤求凰》就是泉州南音第一个有剧情的创新力作,借用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悠扬的古乐奏响,绣有凤凰图样的幕布拉起,在柔和的红蓝灯光转换之间,历史仿佛穿梭回西汉年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悠扬婉转的唱腔间重现。与传统南音演员正襟危坐的表演样式迥异,整幕演出不光展现出演员高超的唱功,更在剧情演进中凸显出凤凰翩翩起舞的元素。舞蹈演员曼妙的舞姿、洒满舞台的红花瓣与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跌宕起伏交织,让演出增色不少。
《双蝶扇》:两朵“梅花”展现“儒林”风采
闽剧,也称福州戏、是用福州话演唱、念白的福建地方戏曲剧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 世纪末20年代初,“儒林”、“平讲”、“江湖”三种唱腔相互吸收, 以“儒林”唱腔逗腔为主体,综合“平讲”之扬歌,“江湖”之小调和昆曲,唠唠等多声腔的剧种开始形成,并逐渐衍化为闽剧。因此,闽剧既有江湖市井的一面,也有园林书斋的一面。
《双蝶扇》剧照
闽剧《双蝶扇》是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的一部唯美爱情悲剧, 讲述了少女林梦卿和书生陈子霖自幼两情相倾,孰料二人婚期临近时,陈子霖因为身涉命案,而被官府羁押入狱。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林梦卿的父母不得不对女儿的婚姻做新的选择,于是就瞒下了事实真相,把女儿易嫁与当地乡绅吴玉山。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三个人的命运,因此纠结在了一起,让他们面对各自最痛苦、最不堪的人生境遇,进行着道德考验、情感抉择。该剧主演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周虹和陈洪翔。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意在通过此剧,使“儒林”、“平讲”两种演剧风格,得以有机融合,自然呈现,更展示了 闽剧典雅精致的“儒林”风采。
(编辑:余寒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