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开启智慧地铁时代 “通车网”再放大招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2018-12-20 19:04
月底即将开通试运营的13号线浦东段今天终于揭开了面纱。新的建造工艺、新的科技应用、新的设计理念,无不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现在从嘉定始发,穿越中心城区,前往张江的13号线,历经5次分段通车,前后共用了十年光景,被业内戏称为"通车王"。十年过去,最新一代的技术和理念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手机的导盲软件,有视力障碍的韩先生跟着提示,很快走向了中科路站的一个出口,一路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连续的盲道配合语音导航的辅助,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
通过扶手上橙黄色凸起的盲文设计,小韩一下子就确定自己走对了路。“你就算这个五号口你从来没来过,你只要定位定好了,输入地点输入好了,你就可以放心安全地走。”他说。
此前,如果仅靠盲道,像小韩这样的视障人群只能被引导到固定的目的地。而如今,在13号线新线的各个车站内,通过在设置蓝牙实现地下定位,让特殊人群通过语音导航,也能在站内自由行走。此外,站内色差明显的步道、站台屏蔽门上的投射大屏,都让低视力人群倍感温暖。
一位高度近视患者告诉记者:“他们在做这个站台设计之前,找我们很多的视障伙伴聊过。设计完之后,他们之前也找我们视障伙伴来体验过这边的站台服务,包括语音导盲,这一点特别让我感动。”
事实上,从2008年12月,13号线一期工程的金沙江路站首幅地墙沉槽,到今年12月底的二三期通车,恰好十年。从服务世博会开始,13号线8年来共计5次线路延伸建成通车,每一段通车都比前一段有创新提升。如今的13号线,不仅在物理空间上连接更广,更在点滴之处体现了人文的关怀和科技的创新。
上海轨交13号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旭东说:“一开始是叫从无到有,然后再是从有到好,再有就是从好到美,像现在我们是要过渡到从美上升到人文关怀、科技创新。”
这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科路站,两个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在巡逻。基于AI技术,他们可以实现与乘客的实时互动。
不管是询问实用信息,还是搭讪闲聊,智能机器人都有问必答。而这座颇具科技感的站点本身也是由一项创新的技术所孕育而来的。建设方介绍,包括中科路站在内,这次的所有新站都基于BIM技术,工程师们在建造初期,就在计算机上把这些车站的所有细节都拼接完成了。
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科峰说:“BIM就是一个立体的一个3D的一个立体模型建模,通过BMI的模型的建模,管线提前的在电脑里的一些管线碰撞,那么就避免了我们今后的大量的返工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13号线的建设方还首次实现了BIM技术的轻量化,只要一部手机在身,就能随时掌握车站的方方面面。比如,站内的一台自动扶梯,工程师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调阅出有关于它的完整"病历卡"。
"这台自动扶梯的它的具体的位置就在我的BIM模型里面就显现出来了,另外这台自动扶梯的基础信息、那么也是全部在这里面可以有体现,实现了我们建设和运营维保的无缝衔。”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起来。
这样一来,通过车站设施设备上的二维码,运维人员就可以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保,做到全生命周期在线监管。这些富有开创新的举措在轨交13号线新建段上都一一付诸了实践。而未来,则是进一步向智慧地铁的目标努力。
上海轨交13号线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旭东说:“我们想要往前走,我们作为先行者,我们来尝试,我们来探索,我们在建设过程当中,也对未来进行过展望,未来其实在人文关怀上面,我们更要提升到智慧地铁。”
十年磨一线,13号线开启了智慧地铁时代。而最新的消息是,13号线西延伸段项目建设也已经获批,从金运路站到诸光路站,线路长9.8公里,车站5座,建设工期为5年。期待13号线的第六次通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编辑:爱华)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