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新闻透视

视频 | 一张“运动处方”如何守护健康?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戴晶磊

2024-07-10 18:16

作为全市首个开展“体医融合”的试点城区,杨浦区在全市首创了“三高”共管运动干预门诊,并在12个街道实现了全覆盖,由社区健康师坐镇门诊与运动站点,为“三高”人群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那么,这张“运动处方”与常规的医疗处方有何区别?



72岁的曹老伯,决定换种思路,对抗困扰了自己二十年之久的高血压。“平时就吃这两种药控制血压,吃药总有副作用的,我想通过运动来康复比较好一点。”在家庭医生的建议下,他走进了社区医院的“运动干预门诊”。当堂坐诊的,是具备“健康师”资质的全科医生。


“我们测一个腰围。”经过了体脂率、握力、血氧等近十道身体检测和评估后,曹老伯拥有了第一张“运动处方”:上面没有一味药剂,取而代之的,是详尽的健身运动建议。“考虑到老先生运动风险等级比较低,第二个他家离我们场所比较近,所以建议他到我们场馆里去进行运动。”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社区健康师王扬灵给出方案。



而当曹老伯来到“家门口”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驻点健康师们会接手“处方”,为他度身制定一套“有氧+抗阻”、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康复学博士、社区健康师徐安乐介绍:“每三个月对患者进行一个身体情况的评估,看看他能否适应这个强度,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的话,我们也会马上停止,重新评估,最终达到患者目标,一是减脂,再者是降低血压。”曹老伯也觉得挺好:“一方面有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比较近,来去方便,运动量设定得蛮好的,比较适中,能吃得消,也可以让我坚持下去。”


2020年,杨浦与上海体育大学联手打造“社区健康师”项目,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里,“银发族”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运动处方”,通过区校联手,高校的体能训练、运动心理等专业力量也被引入到社区,赋能全民健康管理。



社区家庭医生,先行通过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筛选,组建了八个专病团队,社区健康师则根据专病特点,为大家定制专业运动干预方案。通过对殷行社区35人“糖尿病干预组”的跟踪数据显示,两年以来,有超七成组员坚持了下来,回归正常血糖代谢水平。“现在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我现在70多岁,一般人家根本看不出的。”“我现在骨密度和年轻人是一样的,没有下降的趋势,而且现在下盘就很稳,不容易摔跤。”“节约下来的药费,现在用来运动,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杨浦区考虑,后续要在12个街道超60个社区服务站点,都布点运动干预门诊,来辐射更广泛的人群,当然这就需要有更多专业人士的加入。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干预门诊负责人王文慧介绍称:“整个门诊流程下来,最快也要20到30分钟,就一个医生接诊的话,如果有家庭医生助理或者运动健康师或者运动健康师助理一起团队合作,会把整个时间缩短。”



不过,以目前的人手,像殷行街道,只能确保辖区内11个站点,一周开出半天门诊,相比社区占比近一半的老年人口,显然供不应求。对此,相关部门表示,除了引导更多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之外,他们也在考虑,借助一些企业力量,多元化整合资源,来帮助居民管好慢性病。杨浦区医疗保障局局长刘欣宇对此表示:“让更多适宜进行干预的慢病人群能够走进我们的诊室,接受干预,落实国家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在杨浦区,3.0版的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项目,还将依托市区医保数据共享赋能试点优势,实现居民健康领域全过程管理,同时发挥区内产业优势,共同促进体医融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惠及更多市民。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夏祺
责编: 虞之青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