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朱京在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上的致辞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6-21 13:28


尊敬的顾爱乐先生,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非常荣幸应欧盟亚洲事务研究所邀请,出席“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欢迎晚宴。我谨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朱京临时代办在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欢迎晚宴上致辞

本次论坛聚焦欧洲的中国观,可谓恰逢其时。去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对话在疫情后全面重启。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欧洲三国,同马克龙总统、冯德莱恩主席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为中欧关系注入强劲动力。就在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共同主持第五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达成16项合作成果。明年将迎来中欧建交50周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刻,我们期待同欧方一道,继续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攸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深化中欧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当前,欧洲对华认知面临一些误区和陷阱,我将之概括为三个中国成语,愿同“知华”“懂华”的欧洲朋友坦诚交流。


首先,不要“一叶障目”,要求同存异。


中欧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治理模式的确存在不同,但差异和分歧不代表存在根本对立,更不代表中欧核心利益存在冲突。欧盟提出对华“三重定位”,部分成员国甚至将“制度性对手”视作对华关系主流,把中国当成“意识形态假想敌”,这种预设立场的“系统性偏见”只会扭曲和阻碍对华认知,如同用小片树叶遮挡泰山全貌。只有厘清主次利害,聚焦共同利益,才能看到广阔的未来和机遇。中方始终以积极正面的心态看待欧洲,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重要一极,希望中欧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中欧关系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伙伴,主流基调应当是合作,关键价值应当是自主,发展前景应当是共赢。放眼全球,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只要中欧开放共赢,“逆全球化”就不会得势。欧盟以“多元一体”为立盟格言,我们也希望中欧间能做到“求同存异”。


第二,不要“闭关自守”,要开放共赢。


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几十年来,中欧务实合作丰富了消费者选择,助力了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数字转型。但近期欧盟歧视性运用经贸政策工具,密集出台对华贸易保护措施,以“去风险”为名推高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为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性。欧委会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不顾多个成员国政府和产业界呼吁,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783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2500亿美元,以中欧经济体量之大、联系之深,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们理解欧方合理经济关切,但反对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反对将经贸政策武器化,反对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比起一味保护,良性竞争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给欧洲和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中方愿同欧方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相处正确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遵循国际贸易准则和市场经济规则,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


第三,不要“坐而论道”,要相向而行。


我始终相信广泛深入的交流对话是增进理解、建立互信、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主席访欧时指出,中欧要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并宣布延长对11个欧洲国家公民短期赴华免签。中方愿以此为契机继续扩大双向人员往来,为中欧教育、科技、文化、青年、旅游等交流合作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多年从事对欧工作,走过欧洲许多国家,每次旅途都有新发现,对欧洲的认识理解也更深一步。欢迎更多欧洲朋友特别是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走出信息的“回音壁”,多到实地感受中国魅力,见证中国发展,同中国朋友交流,也希望欧盟及成员国为中国公民旅欧提供更多便利。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对中欧关系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专家在本次论坛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增进欧洲对华理解、深化中欧合作多提真知灼见。我们愿同欧洲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谢谢大家!

编辑: 应鋐
责编: 章一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