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6″
新闻放大镜

视频 | 网红互相揭发 直播带货监管只能靠“互撕”?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翟静 阮丽

2024-09-11 23:39

9月9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发布视频称,“疯狂小杨哥”带货的假原切牛肉卷所属鲜多裕公司已被罚款50万元,但是,该产品已售出4.2万单,喊话小杨哥应按照退一赔十标准,赔付4200万元给消费者。



一时间,合作厂家被行政处罚,直播带货的“疯狂小杨哥”及所在公司是否也应受到处罚,引发热议。


根据湖北武汉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7月16日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鲜多裕在去年11月和三只羊签订网络推广服务合同,让三只羊旗下主播“疯狂小杨哥”在11月25日到2024年2月20日为“鲜多裕澳洲谷饲牛肉卷4斤”带货,销售单价89.9元。“疯狂小杨哥”直播中宣称该产品为原切肉并非调理肉,且使用“不合成、不注水、不拼接、不腌制、零添加”的字样。该商品累计售出4万多单,总销售额达到387万余元。


武汉青山区市场监管局认为,鲜多裕明知该牛肉卷配料含牛肉、水、复配水分保持剂,但却宣传“原切肉”,侧重宣传“无添加”属性,有误导消费者的故意,遂对其罚款50万元。



对于三只羊公司是否因该事件受到处罚,涉事辖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三只羊不在辖区内,没有权利处罚,不清楚处罚情况。三只羊是安徽合肥的企业,属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暂时不清楚三只羊是否因假原切牛肉卷事件受到处罚。


事实上,近期,电商顶流之间同样互相爆料,针对直播带货短板和售后问题进行发难。连日来,网红主播辛巴炮轰“疯狂小杨哥"的直播片段频频登上热搜。辛巴称对方“除了有点流量,质检、售后、赔偿态度、担责态度都没有”。


辛巴与“疯狂小杨哥”之间的“骂战”,起因是两位主播近期因带货同一品牌的大闸蟹时在价格上发生了争端。辛巴称因自己给出了更低折扣而被小杨哥投诉。


这场“互撕”也让此前“3·15”晚会曝光的“槽头肉事件”再度推到公众视野。在“槽头肉事件”中,涉事三家公司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罚款1287万元,“疯狂小杨哥”曾为其中一家公司带货。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虽然在三只羊直播间购买了梅菜扣肉,但收款方却是湖北小橙优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此一来,湖北小橙优选成为销售者,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者,而三只羊仅仅被认定为广告发布者。


9月5日,辛巴晒出转账1亿元的网银电子回单截图,还称一周后如三只羊仍然没有对消费者有态度,将开始进行对三只羊消费者的部分产品的赔付以及售后,直到赔付1亿元结束为止。


对此,三只羊联合创始人卢文庆回应,对于梅菜扣肉等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截至目前,公司没有收到任何相关部门就该事件的处罚。9月7日晚,“疯狂小杨哥”回应了近期的舆论问题,直言“三只羊有三道售后,绝不存在没售后一说”。



孰是孰非,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介入。不过,复盘上述争端,不难发现,“假牛肉卷事件”、“槽头肉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问题,它更反映出直播带货行业监管的紧迫性。


直播带货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相比于传统的门店销售,有不少新特点。比如,直播间里的口头介绍转瞬即逝,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时面临举证难;又如购买者买到问题商品后不一定投诉,也可能不知道能向谁投诉。


那么,三只羊作为直播平台,在选品和合作过程中,是否尽到了足够的审查义务?翻看《电子商务法》以及《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直播平台负有严格审查经营方资质、产品质量的义务与责任。


不论三只羊是否受到行政处罚,其民事赔偿责任都不受影响。因为《民法典》第1194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均明确规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即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而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针对过往“翻车”产品,直播平台也要对消费者的售后进行赔付。


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给直播带货管理打补丁”、强约束,要求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且针对直播电商作出了多方面规范,不仅清晰地划分了各个环节主体的责任,还严格地给出了违规直播行为将受到的各种处罚。


从行业整体来看,如今直播带货行业监管趋严,但主播“互撕”事件又暴露出相关规定在执行当中存在不少漏洞。


在直播电商行业资深研究者郭炜看来,对于直播带货主播来说,诚信是其立身之本。从交易本身来讲,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通过链接产生的,链接方是商家本身,主播可能只是在这一销售行为里拿到了佣金,但若产品出现虚假宣传或质量问题,主播及直播平台不能只顾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是基于对主播的信任才到其直播间去下单,如果一再伤害消费者,这样的平台和渠道肯定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郭炜认为,辛巴和“疯狂小杨哥”之间的缠斗更是凸显了电商直播领域内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头部主播无意义的缠斗明显占用了公共资源,想要超越对手,应该是“卷”产品“卷”服务,不断展示自己的内容创新,用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打压、拉踩对方。直播电商的营销方式受流量驱动,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边界也比较模糊,其中既有和销售相关的,也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及舆论传播方面相关的,因此,监管部门要从多个维度来治理直播带货乱象,主动介入,而不是依靠主播之间的互相揭发暴露问题。直播带货行业也不妨以此次“互撕”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和自我整顿,构建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购物生态。

编辑: 翟静 阮丽
责编: 崔信淑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