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视频 | 美国务院“中国组”有了新掌门人 为何是他?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2023-10-02 19:05

“随着大选季临近,到明年美国两党阵营稳定、开始对攻的时候,肯定少不了打‘中国牌’,中美关系问题的热度也会随之升温,甚至受到一定冲击。”


中美高层交往逐步恢复之际,美国国务院近日任命了资深外交官马克·兰伯特为新的对华政策最高官员,填补了这一职位三个多月的空缺。


根据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兰伯特将出任美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局的中国协调员和副助理国务卿,并将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局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后者也被称为“中国组”。


新“掌门人”有何来头?


官方信息显示,兰伯特1990年加入美国国务院,曾学习过汉语、日语、泰语、越南语等多国语言,是一名亚洲问题专家。目前是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具体业务范围涉及美国与日本、韩国、蒙古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岛国的关系。


马克·兰伯特


此前,他曾两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任职,最近一次是负责处理美国涉华政治军事事务。2001年,兰伯特曾协助美方处理美军侦察机撞毁中方军用飞机引发的外交危机。


作为朝鲜事务特使期间,兰伯特参与了相关谈判,“设计并实施了一项国际施压行动”,以推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并曾经协助应对朝鲜进行武器试验。


在越南担任政治顾问期间,他帮助美方制定了“南海海上战略”,并因推动美越关系大幅改善而获得认可。兰伯特还曾在曼谷和东京代表美方处理政治军事等事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表示,这个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手打造的“中国组”,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不同地区和领域的对华政策进行融合、协调,密切关注两国传统的双边事务、战略沟通,以及中国在海外的行动,自然要选择一个熟悉中国事务的外交官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张家栋进一步指出,兰伯特不仅要在美国国务院内部协调对华政策,必要时,还要同盟国进行协商和对表,届时其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工作经验,也将为此产生助力。


而在美国国务院内部,兰伯特也受到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康达的认可。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宣称,对华战略是美国面临“最复杂、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兰伯特“在处理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制定一致的政策以及保护国际体系的完整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为何此时宣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组”前任负责人华自强宣布辞职后,该职位空缺已有三个多月。为何此时“官宣”新任负责人的人选?张家栋认为要结合以下背景进行解读。


一方面,在美国政府内部,坚持对华强硬和主张对华接触的两派不断博弈,双方的分歧成为前段时间拜登政府对华班子“离职潮”的“导火索”。美国务院二号人物、负责对华事务的副国务卿舍曼,以及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等纷纷退休或卸任,在此背景下,华自强上任仅半年也主动请辞,“中国组”人员空缺率一度高达40%。


华自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两派之争有所降温,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共识,‘对华接触、求稳’的观点暂时占了上风,‘中国组’负责人才具备了出炉的条件”,张家栋说道。


另一方面,“中国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因复杂缓慢的决策过程和官僚作风备受批评,美国国务院也希望通过新的任命,提振低迷的士气,给该办公室原本陷入困境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推进工作效率。


此外,美国国务院内部处理对华事务的机构得以正常运转,也有助于美方对外发出相对一致的声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关系的总基调是美国政府甚至是跨党派共识形成的,兰伯特只是一个执行者、协调者,而非决策者,因此,他可能会对‘中国组’工作产生影响,但无法改变华盛顿对华政策的基调。至于其在新岗位上究竟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更要听其言、观其行”,张家栋表示。


新形势下中美关系能否迎来转机?


舆论普遍注意到,兰伯特获得新任命之际,中美高层对话和沟通正在逐步恢复。



半个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马耳他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多轮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亚太局势、乌克兰危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总时长超过12小时。


这次会晤,也被视为近期中美高层互动的重要一环。自今年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高级别官员相继访华。


而就在这项任命宣布前两天,应美方邀请,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华盛顿同康达举行了中美亚太事务磋商。中方就美国推行所谓“印太战略”及南海等问题表明中方立场,并强调,中美在亚太开展良性互动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


张家栋对此指出,尽管在经历了年初的风波后,两国互动近期有所增加,但当前双方在科技、贸易、安全等领域关系依旧紧张,拜登政府无法摆脱所谓对华“去风险”的战略思维,这对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无疑会产生反作用力。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还受到来自共和党人的审视,后者认为白宫过于重视对华接触,“随着大选季临近,到明年美国两党阵营稳定、开始对攻的时候,肯定少不了打‘中国牌’,中美关系问题的热度也会随之升温,甚至受到一定冲击,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张家栋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也提醒,必须看到美方在对华态度和做法上仍旧展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美官员接连访华,展现出某种善意,实际上是旨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对华合作;另一方面,美方仍妄图对华展开所谓的“新冷战”,来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目前看,要持续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持续推进中美关系的改善,关键还是在美方。对华承诺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体现在具体的政策当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