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北京冬奥会上将使用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

时讯

北京日报

2022-01-19 08:48

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可以被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去年广州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就出现了气溶胶传播现象,但当时针对气溶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有效手段尚未出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了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并已在北京冬奥测试赛中成功应用。该系统能够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方法的10倍。

“对空气进行检测,比咽拭子等传统方式要困难得多。”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说,由于空气中的病毒含量远低于人体内的含量,且新冠病毒为RNA病毒,稳定性较差,加上空气始终在流动,如果延迟太久,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这就要求样本收集必须高效,检测必须灵敏”。

刘鹏说,气溶胶核酸检测系统能实现每毫升20拷贝的灵敏度,而常规方法需要每毫升200至500拷贝才能检出,“可以说,检测灵敏度比现有技术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2021年10月起,这套系统已经在5个冬奥场馆及主媒体中心等场地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并在冬奥测试赛上实现了348例采样。刘鹏说,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弱阳性或阳性样本,实验室将立即与防疫部门沟通,尽快启动环境消杀及人员检测、追踪等一系列防疫流程。

按照计划,项目组将在冬奥会多个场馆布置气溶胶采集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刘鹏表示,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他期待这套系统今后能在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落地,及时发现疫情线索。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