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莱茵河畔的情书” 夹带一枝茉莉花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吕心泉
2017-02-19 11:18
【视频】科隆爱乐乐团音乐会“莱茵河畔的情书”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这也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翻检贝多芬的传记和聆听他的某些音乐篇章,人们会发现原来贝多芬也曾有“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他还有“永恒的情人”。该曲是贝多芬专为当时维也纳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克莱门特而创作。1806年,贝多芬创作该曲时,正值他与其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并在她家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在三个乐章的协奏曲中,明朗乐观的情绪传递着温馨的幸福感。第一乐章的一个主题成为了千古不朽的优美旋律。在卢森堡为“欧洲音乐年”发行的邮票中,有—枚就印上了贝多芬这部小提琴的曲谱。
此次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美女小提琴家薇尔德• 弗朗(Vilde Frang)与科隆爱乐共同呈现。1986年出生的弗朗以精湛的技艺与精致的音乐为被世界所认可,并以跻身为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小提琴家之列,也被认为是小提琴天后穆特钦点的继承人。这是弗朗首次在内地演出,指挥罗特对这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同样有着超高的评价:“薇尔德• 弗朗身上有一种纯粹的音乐气质,让她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是她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琴声,而是她在舞台上的状态使她成为一个能带来灵感的合作伙伴。她有一种能将青春和变革精神带入贝多芬作品中的能量。”
美女小提琴家薇尔德• 弗朗
很少有人知道,113年前,《第五交响曲》正是马勒本人于1904年亲自指挥科隆爱乐乐团在德国科隆进行了首演。马勒《第五交响曲》标志着马勒音乐风格的成功转型,他将交响曲体裁发挥到极致,也是马勒人格分裂在音乐上的表现——悲惨和欢快、沮丧和癫狂、痛苦和欢愉、绝望和希望,所有的对立都并存于他的音乐中。写《第五交响曲》的时候,马勒恰好在现实中完成人生的一种拯救式的转变,他与阿尔玛·辛德勒于1902年3月结婚。阿尔玛在马勒生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马勒在心中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拯救者,她为马勒的长时间遭受压抑的心灵带去了福音。马勒曾经说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自己献给阿尔玛的“爱情宣言”,第四乐章优美而哀伤的旋律为世人所喜欢,1971年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根据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魂断威尼斯》中便用了该乐章,象征着纯净的美与爱。
科隆爱乐乐团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历史上众多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都曾定期随访这支极具传统的乐团,如柏辽兹、瓦格纳、威尔第、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很多传世佳作也都曾在此首演,如勃拉姆斯的《二重奏协奏曲》(作品102号)、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和《堂吉诃德》、马勒的《第五交响曲》、马克斯•雷格的《希勒变奏曲》、贝尔恩德•阿罗伊斯•齐默尔曼的《乐队协奏曲》等。来自法国的指挥家弗朗索瓦-格扎维尔•罗特是科隆爱乐乐团和歌剧院现任音乐总监,他也被认为是同时代最具魅力和锐意进取的指挥之一。“马勒《第五交响曲》当初就是在马勒的亲自指挥下在我们乐团进行了首演——而这也是鲜为人知的。演奏这支乐曲不仅仅是将我们自己演奏音乐的方式带来上海,更重要的是带来我们自己的历史,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它。我觉得这可以叫做跨文化意义上的音乐知识转换。”罗特在2003年成立的颇具创意的“世纪交响乐团”(Les Siecles),常常同时用现代乐器与古乐器演奏具有强烈对比与色彩的乐曲。此次科隆爱乐的返场曲目特意选择了《茉莉花》,指挥罗特用中文致谢观众,这一切令科隆爱乐的这场音乐会更添几分意外惊喜。有乐迷评论到“科隆爱乐依旧是那支令人振奋的德意志名团。铜管亢奋、弦乐齐整,这样的配置如同坚不可摧的战车在罗特的指挥下勇往直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吕心泉 编辑:施荔)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