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援鄂医疗队员:再一次机会 我还会选择去武汉支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伊罕

2020-04-14 16:20

在白玉兰花盛开申城的季节里,上海援鄂逆行的白衣战士终于全部凯旋归来。在飞机滑轮降落在虹桥机场的那一瞬间,他(她)们也终于用上海话喊出了藏在心底的愿望,“上海,我们终于回家了”!以下便是在春节第一时间援鄂的上海浦南医院三位白衣战士从集中观察点发来的回家感言,字里行间仍充满着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感恩”,而丝毫没有所谓英雄凯旋的“傲气”,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白衣战士。


“50人去,50人回”我们做到了!


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重症护理队)领队,上海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感言


3月31日,是我要离开武汉的日子,之前盼接到通知,真正接到撤回通知的时候,突然有些不舍,我走遍了金银潭坛医院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把她深深的印在记忆里。我站在病房空空的走廊里,看着墙上贴的满满的感谢信,在寂静中一动不动。我记起了那些我们拼尽全力却没能拉回来的病患,更多的是脑海里回荡着欢声笑语,他们出院时道别的声音。我似乎听到那个75岁老人叫着护士长的声音,茫然回头,想起来他被我们送到了另一个病房,等待最后一次核酸检测。一步一回头,当关上那扇门的时候,我知道,这两个月已经变成记忆,我会珍藏,这些记忆会给我以力量来面对生活。


整整64天,我们从武汉的冬天走到了春暖花开,这一路走得很艰难,最初更是这样,1月28日凌晨4点半,我们下火车的时候,金银潭医院的护理部刘卫华主任看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谢天谢地,你们来了”。当天下午培训,晚上就有护士开始上了夜班。2月份的武汉很冷很冷,在防护服下汗水打湿了衣服,人就像在冰窖里一样的冷彻心扉,只有出来冲热水澡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回到了人间。


在和疫情做斗争的时候,除了困难,我们还收获了很多感动。患者躯体能隔离,但是心却不能隔离,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他们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进到病房,他们也在关心我们,关心天气热了我们会吃不消,恨自己不能早日出院,让我们早日回家。有个患者妹妹说这次疫情过后,她又多了几个亲人,在她出院后,特地让家人给买了武汉最好的小龙虾快递到病房给我们,虽然我们不能去吃,但那份心意足以让我们感动。还有一位出院的患者,隔离期结束去捐献了恢复期血浆。31号我们出发的当天,他又亲自到驻地酒店给我们送了锦旗。我们所能在这场疫情中收获的,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汲取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学会坚韧、学会自强不息。这也会是我们作为亲历者永远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走下飞机舷梯的那一刻,我的心终于踏实了,我终于实现了我出发时的铮铮誓言“50人去,50人回”我们50人护理团队不辱使命,圆满的完成任务回家了。回到我们那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上海,我爱你,上海。


我们能安全返回,“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浦东新区医疗分队领队,上海浦南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云峰感言:


离家82天后,我终于安全回到家了,心情激动而复杂。在武汉抗疫的66天,尽管风险高、压力大,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与回到家的那种喜悦感、幸福感相比,那些压力与辛苦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所有队员都安全回家了,我带领的浦东新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所有队员都安全回家了,我们都凯旋而归了。尽管我们在武汉拼过命,但是与牺牲的李文亮、张静静等多位医护人员相比,与全国因为新冠病毒肺炎而逝世的患者相比,与国内外遭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支离破碎的众多家庭相比,我们是无比幸福、无比幸运、无比知足的了。


我们在武汉抗疫期间,受到武汉人民方方面面的照顾,因此,我们要感恩武汉人民。同时要感谢在武汉并肩战斗过的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所有战友及领队;感谢上海市人民、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市卫健委、浦东新区卫健委、市总工会、浦东新区工会,以及每位队员的家人、同事、每家医院的领导、职能科室、后勤保障部门、宣传部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慰问、照顾。另外,还要感谢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爱心人士给予我们的爱心慰问、物资捐赠及精神鼓励。雪中送炭,情义无价!在此一并送上我们最崇高、最诚挚的敬意与谢意!


全国驰援武汉、湖北的4万多医护人员,与武汉、湖北当地以及全国各地战疫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高效、迅速地控制了全国的新冠病毒疫情,与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以及其他的专家、教授制定的正确的防控措施、诊疗方案密不可分。“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他们是国之重器,中国的脊梁。


援鄂抗疫战斗的胜利是包括海外的中国人在内的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拼搏所取得的。因此,最值得感恩、感谢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我们的党。在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面前,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无比幸福、无比自豪的。



防疫仍未结束 我们还需努力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浦南医院呼吸内科90后护师王亚华感言:


1月24日(除夕)接到电话,紧急通知我出征武汉,洗漱生活用品也来不及准备,匆匆跟家人打声招待,便踏上了上海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征途上。随着飞机的轰鸣,凌晨一点我们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这意味着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已经开始。
 

1月26日下午两点,上海医疗队正式接管金银潭医院北二北三病区。我工作在北二楼,所有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一次性手套。严格执行及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


在武汉的这段期间,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城市街道空荡,空气尤其湿冷。记得第一次进病房,穿戴好防护装备都出了一身汗,还是大冬天,进入病房,行动不便,可视度直线下降,更别说给患者做治疗了,一个班上下来,来来回回就出了好几身汗。在病房里没护工,没保洁员,既要喂水,喂饭,也做基础护理,翻身,拍背,专科护理。医用氧气不足又变身搬运工。


新冠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更会艰难,尽管如此,病房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并相互提醒戴好口罩。一次,一位患有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回病房,也不愿戴口罩。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地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阿姨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大老远从上海过来帮我们,我们要带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婆婆听明白了,乖乖回病房戴上了口罩。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我们都穿着防护服,虽然只是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从中传递出的却是咱们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最让我敬畏的是一位老人,在疫情前他不但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到抗击疫情最前线,他就是:钟南山。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每一位国人,怎能不让我们敬畏。


此外还有来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对于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更有在湿冷的冬日里细心的领队,保障组还会记下队员的生日,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生日蛋糕,只要队员有需求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才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


也许在以往日子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大家都会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就是在武汉、湖北乃至全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在抗疫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抗“疫”期间,我也很荣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加入这个光荣,伟大,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到无比的骄傲,虽然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今后我将坚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去武汉支援。在这60多个日夜里,有过压力、不安、恐惧,但更多的是收获信心、勇气、感动和关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伊罕 通讯员:蒲欣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