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视频 | 我国石漠化土地年均缩减率3.45%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一鸣 李柏林

2018-12-13 13:35

为了掌握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2016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今天上午的国新办发布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介绍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的有关情况。


第三次石漠化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5个县。监测工作从2016年4月开始,2017年9月底结束,历时一年半。建立了包括10万余个石漠化特征点、1.9亿条信息在内的石漠化监测信息系统,基本掌握了截至2016年我国石漠化状况及2012—2016年间石漠化动态变化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3%。与2011年相比,5年间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与2011年相比,重度和极重度的总体比重较上个监测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5年间,岩溶地区石漠化发生率由26.5%下降到22.3%。5年间,湖北等八省区贫困人口减少380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1%下降到7.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呈现面积持续减少,危害不断减轻,生态状况稳步好转的态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介绍情况


监测结果还显示,林草植被保护和人工造林种草对石漠化逆转的贡献率达到65.5%。


虽然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已经初步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必须加强保护,巩固成果,否则极易反弹,前功尽弃。现有的1007万公顷石漠化土地,立地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此外,石漠化地区人口密度达207人/平方公里,是这一地区理论上最大可承载密度的2倍多。岩溶地区尚有近200个贫困县、1300多万贫困人口,有261.6万公顷石漠化耕地仍在耕种,极易加剧石漠化。另外,毁林开垦、樵采薪材、过度放牧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介绍,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人的作用是主要的,特别是人工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此外,还要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引导石漠化地区减少人口和使用农业新技术,其中使用农业新技术对石漠化逆转贡献了3.9%。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一鸣 李柏林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