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需要重构城市体系 北京建六个中心最优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董燕 李柏林

2016-05-31 11:34

报告中对未来中国城市体系进行了具体设计:一网五带三十群城市群体系,三十百千万城镇体系,国家、区域、城市区和大城市等四尺度多中心体系,综合、金融、科技、文化、制造等多功能城市网络体系。



课题项目负责人倪鹏飞介绍:一网就是东中城市网,五带就是东北、西 北、正西、西南、南线。三十群,现在我们国家规划的是十九个,但着眼于未来,有些城市群还在形成之中,我们这个研究 是把正在形成的和潜在的都列进来。多中心是四个尺度的多中心,就是国家、区域、城市群和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网络化就是金融、制造、科技、等等,形成一个网 络。而“三十百千万”,是指:三个世界级的城市,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大型城市,一千个重要城市,一万个小城镇。



倪鹏飞介绍,如果这个方案得以实现,未来我国的城市群将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中国将是一个集群化的城市组织体系,它表现为城市群。第二,中国城市规模来看应该是“哑铃 型”的城市体系,把城市分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四级,大城市和小城镇两边的未来人口会很多,各占1/3,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人口相对要少一 些,它们两个加在一起才可能达到整个城市人口的1/3,所以人口分布是“哑铃型”的。第三,中国将是多尺度的城市体结构体系。第四,网络化的城市体系, 金融、制造、科技、文化,各有一个城市体系,这个城市体系的中心和层级是不一样的,这几个网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一个新的综合的网,这个体系中心与中心之间可能就是扁平化的、相互合作的体系,而不是等级化的体系了。

据介绍,这一规划的主要思路是基于“城市最优规模理论”,也就是按照人口来确定一个国家或者是 一个城市,它的人口的规模会决定城市是多中心还是单中心,以及这个城市的分布。 因为一个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通过交通的便利程度、拥堵程度、工资水平、房屋租金等几个变量来评估其最优水平。人口超过一定程度,拥堵超过一定程度, 城市的人口选择的一个中心里,成本就要超过收益了,就不合算了,就必须分成两个。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城市区层面,也同样受人口规模影响,超过最优规模就应当分出新的中心。

 倪鹏飞介绍,根据他们的测算,理想状态,一个大的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应当在300-500万人口左右,如果按照最优状态,北京应当分成六个中心城市。



最近街区市引起讨论的时候,咱们学者访问新加坡刘太格规划大师,他的建议和这个有点相似,他建议北京应该 建立六个城市,这就能解决了,多中心就能解决。我们可喜地看到,至少北京现在开始建新的子中心了,这样就能够 释放和共享规模经济的红利。

课题组认为,新的城市体系如果构建成功,不仅可以消除目前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城市病”,还能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保证6%以上的增长。


要重构中国城市体系,课题组特别建议要实现大城市房开的战略,放开城市人口的限制,城市的中心区不得超过最优规模,比如三百到五百万,如果城市中心区超过三 百到五百万的话,必须再建新的中心。而城市群内,一方面要加快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建立城市群的治理体系,让大家能够在一起平 等地通过讨价还价的办法,把许多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实现大城市放开的战略,放开城市人口的限制,他既然要到大城市去,就让他到大城市去,但是有一点,城市的中心区不得超过最优规模,比如三百到五百万,如果 城市中心区超过三百到五百万的话,必须再建新的中心。城市群内,一方面要加快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建立城市群的治理体系,让大家能够在 一起平等地通过讨价还价的办法,把许多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