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匣制作恐后继无人 文物守护者们的寂寞谁能懂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任彬源 孟雷
2016-05-18 10:53
在世界博物馆日当天,许多人将会走进博物馆参观。而一提到博物馆,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各类无价的珍宝,每当人们走进博物馆,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珍品文物所吸引,但是在这些备受沧桑考验的文物最终走向辉煌的展台背后,也包含了无数位文物工作者默默的坚守。
制作囊匣的文物工作者根据文物的材质、形状、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种因素,选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为每一件文物制作外包装容器。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个存放文物的包装盒子而已。但其实,囊匣不仅仅是保护文物的一道防线,更是一件传承悠久的工艺品,与普通的包装盒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从事制作囊匣这项工作的人已经变得寥寥无几。在辽宁省博物馆,能够制作囊匣的人,如今也只剩下张启刚一个人了。枯燥、为人作嫁衣、不出彩,这成为了限制囊匣制作手艺的一大限制。年轻人很难接受花费近十年的时间练就这么一项无人关注的手艺。仅仅因制作一个盒子而耗费至少一周的时间就很难让人接受。因此,在张启刚退休之后,辽宁省博物馆这样一个综合类的大型博物馆当中也无人来继承张启刚的衣钵。
与文物在展柜当中的光鲜亮丽不同,其背后的工作人员,一直在重复着一项艰巨而又枯燥的工作,这往往也成为了被公众所忽视的一点。与数量巨大的文物相比,在博物馆中文物保护的工作者显得十分稀缺。很多工作人员需要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来保护更多的文物。
当你到博物馆来,你看到展品,而在展品背后,是这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修复人员或者技术人员。他们这些人往往是在幕后做着这些保护属于国家文化遗产的工作。其实大家有的时候也是挺寂寞,因为这项工作的性质关系,就要求他们必须要保持长时间一直在做一件比较枯燥的事。
与张启刚的工作相类似,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都是在幕后默默的耕耘。虽然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自嘲自己的工作是不出名、不获利、风险大的高危行业,但是他们也纷纷表示,每当自己将一件文物保护、修复好之后,其成就感也无异于创造出一件伟大的作品。这是很多工作都无法比拟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