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明起推出!100个视频100个故事,每天一集
时讯
新民晚报
2021-04-07 11:28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我们邀请了,100位在沪的外国人,分享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呈现城市建设的进步与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
100名外国人来自全球六大洲30余个国家,有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专家学者、体育明星,也有普通人。
他们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形象?又如何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这座城市又有怎样的故事交集?
英国人柯文思很喜欢上海外滩。在这位两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导演眼中,这是看上海、看中国的一个绝佳视角。
从浦东看浦西,万国建筑群代表的是旧中国的历史;从浦西看浦东,那动人心弦的天际线,则让人看到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近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英国人柯文思
“‘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复兴’是21世纪最大且持续的新闻故事。”柯文思坚信,“如果一个人渴望看到未来,他应该去中国”。所以他这样做了。
近年来,像柯文思这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投向中国,投向带领这个古老国度涅槃重生的中国共产党。这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党,也是极少数连续执政超过70年的政党。外国人如何看待她,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于是,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们做了一件挺有意义的事:采访了100位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听他们说说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他们中有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普通人。
之所以是上海,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也因为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她是中国苦难史的亲历者,也是中国革命史的驱动者,更是中国开放史的领航者。从千年古港到近代史中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再到如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始终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口。
上海始终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口 资料图 徐程 摄
那么,透过上海,这些外国人看到了什么?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执政成就,让“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奇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这些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友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他们有的关注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革和创新精神,有的欣赏她高效的政治体系和执政能力,有的对“中国梦”赞不绝口,有的感叹“中国的老百姓脸上都挂着笑容”……
其中,有两个关键词被频频提及:“脱贫”与“抗疫”。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就是最新、最大、也最令人震撼的“中国故事”。尤其是后者,强烈的对比依然在发生——当全世界都面对同一张“考卷”时,“答卷”水准,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最近,柯文思一部关于武汉抗疫的纪录片进入后期制作,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团队中都是电影工作者,他们来到中国,没有带任何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偏见。“我们亲眼看到中国在抗疫中彰显的国家力量无比强大,当中国想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能举一国之力去执行,这在西方来看是难以置信的。”
大学生接种新冠疫苗 资料图 陈梦泽 摄
这种“难以置信”,也是很多外国人的共同感受。这也让他们对中西方不同的政党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政党的不同,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曾有过一段论述:“党”这个词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中的词根都是part,意思是“部分”,所以西方的政党理论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社会是由不同利益团体组成的,每个利益团体都要有自己的代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多党制的起源。与西方的这种“部分利益党”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整体利益党”,其利益核心,就是“人民”。在人民利益这本“大账”面前,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自己的“小算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不是什么生硬的大道理,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外国人口中,其实都在不断讲述着与其有关的生动细节:便利化的公共服务,抗击疫情中的全员力量,卓有成效的空气治理,“一江一河”岸线的品质提升,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老百姓脸上始终挂着的笑容……这些日常而鲜活的细节中,蕴含着一个国家何以复兴、一个政党何以卓越的终极答案——人民至上。
4月8日起《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将在各主流媒体及各大互联网平台隆重推出。每天一集短视频,一篇故事文章,持续100天,敬请关注!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