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2020年上海综合交通年报发布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谢丹青

2021-03-31 09:49

2020年是全球化格局深刻转型的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贸、经济社会活动乃至市民出行行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交通需求和运行特征出现波动,但上海交通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2020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上海交通设施体系更加健全,交通需求和运行特征呈现结构性变化。一系列国家战略牵引上海综合交通体系扩容、提质和变革,给上海交通发展带来新气象。


疫情对客货运输产生波动影响 交通运行韧性复苏


海空枢纽体系锚固双循环链接,对外货运需求逆势增长。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350万TEU,同比增加20万TEU,连续第11年领跑全球。内贸线成为箱量增长的新动力,全年集装箱内贸线吞吐量711.8万TEU,同比增长12.5%,刷新了历史纪录。中国制造支撑外贸箱需求强劲反弹,尤其进入三季度以后,随着海内外市场货物需求量进一步增大,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止跌回稳、增幅逐步扩大。海铁联运集装箱量快速增长,完成26.1万TEU,同比增长83.4%,拉动上海铁路货运量止跌转增。航空货邮方面,上海机场国际及港澳台航班货邮吞吐量342.1万吨,同比逆势增长2.9%,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上海力量。



对外客运受疫情影响较大,内循环支撑需求复苏。


2020年春节前15天全市对外旅客发送量为1178万人次,同比增长4.2%,受疫情爆发影响,节后25天旅客到达量为347万人次,同比减少75.8%。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内旅行需求逐步恢复,10月铁路日均对外旅客到发量61.3万人次,达到同期的84%;国内航班日均客流24.4万人次,同比增长8.4%;公路自驾出行客流增多,省界道口流量4月已经超过同期的4.1%,增幅逐渐扩大。国际及港澳台航班的旅客年吞吐量520万人次,同比大幅下降87.6%,至今尚未恢复。



城市交通已经基本恢复常态。道路交通需求于2020年上半年基本恢复,4月快速路工作日拥堵指数超过同期水平,同比增长4%。6月市域公路网恢复到常态水平,下半年路网日均流量136.6万辆次,同比增长11.5%。公共交通和城市客运于下半年逐渐复苏,轨道全网(含磁浮)9月日均客运量987万乘次,恢复至同期的92%,12月工作日最高客流已接近疫情前的1200万乘次水平。公共汽(电)车9月日均客运量达到458.4万乘次,恢复至同期的81%。网约出租车客运量下半年同比增长12%,巡游出租车客运量恢复至78%。共享单车日活跃车辆数稳定在45-55万辆,单车日周转率为5.0次左右。


回眸“十三五”,交通需求特征呈现结构性变化 人员出行总量稳步小幅增长,对外交通联系更加频繁。根据2019年本市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全市人员日均出行总量约5731万人次,较2014年增长3.3%,其中,对外日均出行总量约207万,较2014年增长26%,增速显著高于市内交通出行。2020年交通出行总量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年末已经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小客车保有水平显著提高,出行强度明显下降。根据2019年本市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全市拥车家庭占比为34%,较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全市小客车拥有率水平为222辆/千人,较2014年提升68%,其中外环线以外区域的小汽车千人保有量约257辆,远超中心城179辆/千人的水平。小客车工作日出行强度进一步降低,2019年小客车平均每车每日行驶里程下降至25公里(2014年32公里)。



市区号牌和新能源号牌小客车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注册机动车469.1万辆,其中,小客车397.1万辆,同比增加26.7万辆。市区号牌上牌量同比增加11.5万辆;沪C号牌上牌量同比增加5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量12.1万辆,创历史新高,累计推广量已达42.4万辆。具有市域通行权的沪牌以及新能源号牌持续快速增长,合计增加21.7万辆,为2019年的1.5倍。具有部分区域通行权的沪C号牌增速显著放缓。根据保险同业公会统计,在本市购买保险的外牌车辆为154.9万辆,同比减少约10万辆。


受小客车总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道路交通拥堵有所加剧。11月实施了快速路外牌小客车限行调整政策(新增10-15点限行时段),快速路系统平峰时段运行有所改善,10-15点平均小时流量环比下降12%;地面道路运行基本稳定,中心城地面干道平峰车速在25公里/小时左右。受具有市域通行权的沪牌以及新能源号牌小客车持续增长的影响,高峰时段快速路系统运行压力依然较大,早、晚高峰拥堵指数环比分别上升3.4%、5.7%,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37.4公里/小时、39.5公里/小时,中心城地面干道高峰车速维持在18公里/小时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一体化、新城发力等战略快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将迎来更大发展契机。而随着疫情的受控缓解,经济社会加速复苏,预计交通服务人口进一步增加,加上进博会、花博会等各类重大活动,交通运行压力持续加大,对城市交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货运输和出行需求加速恢复并稳步增长。对外交通方面,随着国际疫情的缓解,国际货运交通仍将维持一定的增长,国际客运交通也将逐步有序恢复。国内客货运输维持持续恢复型增长。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春节,更多市民选择就地过年,节后本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快速增长,初八达到1393万乘次,恢复至节前工作日的96%,高于往年同期84%的水平。预计随着天气变暖和疫苗的推广,2021年市域内本市人员出行总量较常态会有小幅增长。


交通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交通施工影响有所加大。“十四五”开局,涉及对外交通枢纽、铁路、轨道交通、高快速道路等方面的50余项重大和大型工程项目将加速推进。预计续建项目如军工路快速工程、武宁路快速化、G15嘉浏段拓宽改建等对区域交通影响将进一步扩大。新开工项目中,内环高架更新工程、漕宝路快速路、沪苏湖铁路上海段、杨高路改建工程、浦东机场T3航站楼建设等项目对交通运行产生的影响较大。年内济阳路(卢浦大桥-闵行区界)快速化、龙东大道(罗山路-G1503公路)改建、浦江路越江隧道、S7公路(月罗公路-宝钱公路)陆续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4号线建成投运,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


交通运行压力形势严峻,精细化管理响应面临更高要求。在拉动内需、新能源车推广等政策背景下,具有市域通行权的小客车快速增加,道路高峰运行压力,停车压力将有所增加。2021年1月23日轨道交通15号线开通运营,2月底工作日均客流近20万乘次,随着轨道运力的增长,以及出行量的恢复,预计2021年轨道交通工作日均客运量规模将达到1150万乘次,较2019年小幅增长,其中新开通线路区段(10号线二期、18号线南段,15号线)工作日均客流在50万乘次左右,这对换乘接驳组织、疫情防控以及大客流应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