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说到敦刻尔克,有些事情可能是你所不知道的 之一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苏宁

2017-09-06 19:02

最近几天,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佛·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在中国大陆上映,成为近期的热点。关于影片本身的评论已经有很多,还没有去看的作者我自然不敢随便置喙,不过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历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倒是有所了解。这场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敌前海运撤退已经成为二战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但整个撤退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想必电影里也不可能完全介绍,就在这里说道说道。有些细节,也许和大家传统的印象颇为不同。


希特勒为什么要命令装甲部队停下?

进攻中的德国装甲部队


要说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定会从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给德国装甲部队的那道著名的“停止前进”的命令说起。按照标准的历史书上的介绍,德国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在突破阿登山区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眼看在快要拿下敦刻尔克的时候被希特勒叫停。这个命令后来也成为“千古悬案”之一,7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德国将军们争先恐后地把锅甩给希特勒,似乎这一错误完全是他一意孤行、一手造成,而将军们无比清醒理智、个个反对,无奈拗不过希特勒。就此还引发了种种猜想,有人甚至认为希特勒是故意“放英国人一马”,以便为以后英德之间的和谈打下基础。但真是这样吗?

在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事情的经过。

进攻中的德国装甲部队


5月20日,德军占领阿布维尔,切断联军退路后,德国统帅部就开始准备第二阶段对法国的作战。在第二阶段作战中,装甲部队仍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无论是希特勒还是将军们都是一致认同的。而希特勒认为,联军既然陷入包围,覆灭就是迟早的事,那么就有必要保留装甲部队的实力,以用于第二阶段作战,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应该让装甲部队休息一下。在这一点的看法上,至少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是和希特勒一致的。5月23日,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将军在一份报告中称,连续14天的作战使他的坦克消耗严重,已经有一半的坦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动,这更加重了龙德施泰特和希特勒对装甲力量过度消耗的担心。

正在渡河的德国装甲部队


另一方面,对于敦刻尔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不适于坦克行动的看法在德军中有相当的市场。敦刻尔克以南地区河道交错,而且很多地方是沼泽地,正如后来强烈反对“停止前进”的古德里安所说的,“在沼泽地带用坦克进攻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地带用步兵部队作战比坦克合适得多”。对这一点,凯特尔、约德尔、龙德施泰特以至其他不少德国将领都颇为认可,而希特勒根据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弗兰德斯地区作战的经验,更加强了这样的看法。


德国空军也想来“摘桃子”


再一方面 ,戈林也站出来对希特勒进行蛊惑。在到5月24日为止的作战中,空军始终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虽然取得 了不少战果,给陆军很大的帮助,但戈林仍不满足。他希望能由空军“单独”完成一次辉煌的胜利,为自己的在政治上加分,让自己在德国的地位更加高大和稳固。戈林自己也深信空军能够消灭包围圈内的敌人,为此他对希特勒说,空军可以单独完成扫清包围圈内联军的任务,这样就可以避免消耗宝贵的装甲部队;此外,如果这样一次完美的胜利全部由陆军完成的话,对陆军的声望就有很大的提高,这对希特勒控制军队乃至整个国家不利,因此需要空军来和陆军共同完成这一辉煌的胜利,以空军来平衡陆军。戈林的两点理由无疑都说到了希特勒的心坎里,对他触动很大。

满载人员的英国船只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整个德国统帅部里,从普通参谋到希特勒本人,从前线士兵到各级指挥官,都对海洋缺乏了解。没有人会想到,英国人能够通过一个设施几乎全毁的小港口在几天之内撤走几十万人。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在对“海权和海军”的认知能力上,德国人和英国人显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在德国人眼里,包围圈内的联军是注定会覆灭的,他们当时所争论的,无非是以什么手段、花多少时间、由什么部队来完成这“最后一击”而已。这一点,不管事后多聪明的德国将军也无法否认。


如果说这些只是分析,那么下面的史实则有力地支撑了这些分析:


5月24日11时30分,希特勒再次来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听取战斗报告并征询集团军群的意见。龙德施泰特向希特勒建议,集团军群右翼的步兵应该向阿拉斯以东朗斯方向进攻,以消除联军向阿拉斯一亚眠方向突围的可能;同时,左翼的装甲集群应该在阿运河一线停留下来集中,以应对可能被B集团军群赶向这个方向的敌军(这才是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命令的真正出处)。前一个建议显然是受到前两天联军在阿拉斯和康布雷反击的影响,希望能消除这一翼的威胁。至于后一个建议,龙德施泰特的理由基于这样几点:首先,克莱斯特前一天向他报告,称该装甲集群的坦克已有一半不能使用,龙德施泰特担心力量已经削弱的装甲部队无力继续向西推进,如果继续进攻甚至有可能无法挡住向西涌来的联军败兵;其次,由于第二阶段的作战已在准备中,他认为必须为下一阶段作战保留装甲部队的实力,而不想消耗在对包围圈内败局已定的敌人的进攻上;最后,龙德施泰特也认为敦刻尔克以南地形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行动。希特勒一向对龙德施泰特尊敬有加,这位老将军的话正好说中了他心里的隐忧,又与戈林的蛊惑刚好配合起来,这就让他相信让装甲部队停下来是确有必要的。因此,他确认了龙德施泰特“停止前进”的命令,一再强调他完全同意老将军的意见。

进军中的德国装甲部队


前线指挥官,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前线指挥官对这一命令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都向上强烈表示了不满,但这次的命令得到了从克莱斯特到希特勒的支持,他们的反对也只能无疾而终。陆军司令部对这一命令同样感到震惊,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有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左翼,由于元首的直接命令,都将因此完全停下来!消灭包围中的敌军,要留给空军去干!”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仍一如既往地不能也不愿对希特勒作出反抗,倒是哈尔德这一次比较勇敢,他自作主张给 A、B 两集团军群发去了指令,要求他们在24日的命令之外,可以继续向前推进至敦刻尔克——卡塞尔——埃斯特——伊普雷一线。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对这个命令很是高兴,但本来就赞成停止前进的龙德施泰特甚至根本没有把这一命令向下传达,德军依然按兵不动。龙德施泰特的真实想法在这一天的作战日志上也许能得到比较真实的反映:“法国北部的战斗正在接近尾声。任何危机都不再有可能——也许只有纯粹局部性者除外。所以,总体而言,A集团军群的任务可以认为已经完成。”

英军丢弃的装备


当然,龙德施泰特在战后拼命为自己开脱,把责任推给希特勒。他声称当时他是坚决反对停下来的,只是在希特勒的压力下才被迫服从。但所有战时文件都证明,即使他不是决定性因素,至少也是促成希特勒决定停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他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无视自己直接上级(哈尔德)下达的命令,这在其军事生涯中可谓独一无二。

等待联军突围的德军,看起来很悠闲


5月24日至26日,由A集团军群负责的敦刻尔克西面和南面的战线基本平静,德军只有党卫军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在瓦登地区向河对岸的瓦登山发动进攻,并夺取了这一能俯瞰附近平原地区的高地。而东边的第4集团军的步兵在联军抵抗下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哈尔德在日记中无可奈何地写道:“我们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兵团都停留在贝顿和圣奥梅尔高地上纹丝不动,好像他们已经在地上生了根。根据上级的命令,不允许这些部队实施进攻。按照这样的速度,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扫清佛兰德平原上敌军,而这势必会大大破坏我们的威信和影响未来的计划!”从这篇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事实上即使是哈尔德这样反对装甲部队停步的人也认为敦刻尔克包围圈内的敌军注定在劫难逃,压根没有想到过英国人能把几十万人从海上撤走。

撤退中的英军


25日晚,有情报显示联军已经开始从加来地区撤退,空军报告说有数条大船满载人员向英国开去。这时,龙德施泰特也终于开始动摇了,他亲自去了霍特和克莱斯特的两个装甲集群作了视察。26日,加来守军在被包围两天之后投降,当天下午l时30分,布劳希奇受到希特勒的召见,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之后,希特勒终于恢复了装甲部队行动的自由;也正是在这一天,英国人开始了空前绝后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代号“发电机行动”。(待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苏宁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