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重庆新地标:中国首座“抗战兵工”博物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邓全伦 特约记者:陈泓州

2018-09-27 11:05

重庆抗战兵工厂旧址,华丽变身中国首座“抗战兵工”特色博物馆群落。重庆建川博物馆自今年6月18日开馆以来每天都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和网红景点。


这一新景观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鹅公岩大桥北桥头下的谢家湾付家沟片区。这里是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抗战时期西迁重庆时的旧址,也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的所在地,也是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所属大集体企业——重庆建锋摩托车配件总厂。沿山而建的这片旧址现存53个防空洞,抗战兵工遗址公园·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利用了其中的21个。

重庆抗战兵工旧址


重庆抗战兵工旧址


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共分为 8个陈列馆,分别是:重庆故事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汉阳兵工厂)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祈福文化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二期还要建电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最终这里将建成30个博物馆,沿江超过2公里、规划区域超过1平方公里,依山临江,拥有 5 层立交、近百根桥柱,形成“江、山、桥、岛、洞、崖”一体的独特景观。

博物馆聚落将真实反映抗战时期重庆人的抗争历史及生活原貌,全方位地展示重庆地区人们的生活变迁。走进博物馆,曾经兵工厂的机器上依然沾满了油污,好像几十年的岁月不曾过去;防空洞的隧道一直向里面衍生几十米,好像一个时空隧道把人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时代的大潮滚滚而来,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民族企业家纷纷投身其中,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斑驳的照片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无声地诉说着那些不能被忘却的往事。

博物馆聚落展出4万余件文物,其中有6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在这些一级文物中,有几件格外珍贵,其中一件是1939年冯玉祥自己亲手烧制的一个花盆,花盆上有“胜利第一”几个大字,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另一件珍贵的藏品是国民政府时期“防空委员会”下属的挖掘大队的花名册。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挖掘大队负责挖掘掩埋在日军轰炸中的死难者遗体。除此之外,还有毛泽东在1937年颁布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改编令、丰子恺的代表画作“胜利之夜”等珍贵藏品,每一件都是重庆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刻怀念。



“作为战时首都,重庆拥有这么多的抗战遗址,文化底蕴丰厚,不在这里做博物馆,真有点对不起家国情怀。”重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

樊建川被业内誉为中国“民间博物馆第一人”,1957年生在四川宜宾,教过书,当过干部,下过海,搞过房地产,却凭着自己对文物和博物馆的痴迷,做成了中国文博界响当当的品牌——十余年间,樊建川以个人身份建起了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博物馆群落“建川博物馆系”。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开馆后,“建川博物馆系”已建立了50座各类博物馆,涵盖范围从抗日战争、红色年代、改革开放,到兵工、民俗乃至汶川大地震。

樊建川矢志在有生之年建100个博物馆。他2007年与妻子签署文件,去世后将自己所有的博物馆及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2017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与樊建川达成协议——抗战兵工遗址公园·重庆建川博物馆项目由九龙坡区政府提供场地及部分资金补助,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藏品并出资装修。九龙坡区“百年工业”起于兵工,兴于兵工,传承抗战兵工文化是当地官方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仅用了十个月,利用其中24个防空洞里打造了8个博物馆,这在全世界是首例。”樊建川说。





建成后的建川博物馆,高大的游客中心的灰色混泥土主体建筑像一座巨形碉堡,厅内的空高将达到11米。巨大的长桥锈迹斑斑,风格凝重而深沉,这是沉重岁月的真实底色。

游客中心正对的是手持机关枪战士的巨型石碑,代表重庆大轰炸时期,重庆人炸不死、炸不垮的形象。 潮湿的防空洞里,时间凝固在那段铁血峥嵘的岁月里;暖色的灯光照耀在墙上,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汹涌而来的画面让人不禁泪流满面。

然而,作为全国第一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群也必须解决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防空洞并非理想的博物馆建设场所,面临潮湿、缺氧、塌陷等问题。为此,场馆建设之初就对防空洞进行了加固以及防潮处理,天花板上用双层的钢丝网加固,刷上了厚厚的混凝土灰浆;洞顶有排污除湿的管道,不分昼夜地对防空洞进行除湿,以保护文物;每个展馆之间防空洞中间有通道互相连接,以保证游客的安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邓全伦 特约记者:陈泓州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