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秒光背后“见不得光” 免费票怎成“黄牛”财源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严相莉 翟静 阮丽
2024-08-14 14:33
七、八月份的暑期,正是旅游的旺季,然而,一些原本对公众免费的博物馆门票却一票难求,开票即“秒光”,但在一些平台上,它们被“黄牛”炒出了高价。
八月初,记者连续几天登录国家博物馆的微信小程序,按照步骤预约,到最后点击确认时却发现,刚才还显示有票的页面,已经“约满”,根本无法进馆参观。许多游客也反映,连抢好多天票可就是抢不到。
记者在馆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其他人都是无奈地购买了“黄牛票”。
根据游客反映的情况,记者登录美团、小红书、抖音、飞猪等多个网络平台,发现上面都有倒票现象。票价竟然还伴随参观日期变化有浮动,距离近的日期价格高,远一些的日期就相对便宜。
为了让倒卖门票看上去更理直气壮,一些卖家还打出了所谓“人工讲解服务”的幌子,但实际并不提供相关服务。
不仅是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军事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出现了预约难的现象。
门票为什么开票就“秒光”,“黄牛”手中的大量门票又是怎么来的?一些所谓的客服介绍,诀窍在于,他们可以利用某些技术手段不断刷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刚刚办理完的一起“黄牛”倒票案件,就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某公司技术员李某某在购买一些底层数据和代码后,研发出一款抢票软件。王某某和张某某得知李某某的抢票软件可以抢到北京一些热门景点的参观预约票后,就与李某某商量合作抢票,并对外出售牟利。
检察官介绍,放票前,犯罪嫌疑人会把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软件自带的接码平台提前收到验证码。比如说0点放票,他们提前两分钟就已经收到验证码了,验证码的有效期是10分钟。等0点放票的时候,他们就直接点击抢票,一秒钟之内就能提前锁定成百上千的号源。
有了抢票利器,王某某和张某某利用手中掌握的游客信息抢占大量的门票资源,招揽到真正的游客后,再不断退票、重新抢票。如此反复,全国知名旅游景点的免费预约门票就成了他们的掌中玩物。这款恶意程序实际上是剥夺了绝大多数群众公平公正抢号的权利。
王某某和张某某除了在北京批量抢票,还在云南的玉龙雪山、湖南博物院、山东科技馆等多处抢票,并以每张80元到150元不等的价格加价销售。去年暑期,他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非法获利30万余元。
那么,抢票软件成功率这么高,是否也暴露了部分博物馆、景区预约系统存在漏洞?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表示,热门景区景点以及文博场馆,固然可能需要查找预约上的漏洞,但他们毕竟是文旅场馆,不是技术公司,技防能力可能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公安部门更强的技术手段予以辅助,用更大的力度精准打击“黄牛”非法倒票的灰黑产链。同时也呼吁消费者要有更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把个人信息提供给恶意抢票、坐地起价的第三方。
一边是消费者望眼欲穿,另一边是“黄牛”手握大量票源坐地起价。现在,“黄牛”们为了绕过平台监管,还“发明”了不少防屏蔽新招。例如,打着博物馆讲解的幌子,行倒票之实;将关键词缩写或简写;诱导用户通过私信等方式联系购票。
事实上,这种倒票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构成刑法上的“非法经营罪”。
针对暑期热门场馆门票预约难,各地博物馆也有相应措施出台,比如说三星堆博物馆本月6号发布公告,将多个违规占用大量门票资源的账号列入到预约系统黑名单,其中有账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购票超过7000张。
而为了整顿演出票务乱象,去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还明确,演出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由之前的70%提高到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多场演出开始通过刷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强实名核验,确定本人与身份证信息、购票信息一致。
要精准打击“黄牛”抢票乱象,堵上漏洞,还有哪些有力手段?如何不断完善放票、抢票规则,确保公平公正的预约环境?刘德艳指出,“黄牛”可能会用同一批游客的信息反复抢号,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发现批量虚假账号和大量抢号退号设备的IP地址,它们的地理位置往往存在着聚集的现象。建议以技术对抗技术,设置高频词的拦截验证码,或者动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检测识别出异常,并且通过治安管理处罚,采取措施封堵拦截,把票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游客。而监管以及第三方力量也可以跨前一步,实施动态化管理。景区方面则可以不断完善修订自身的放票规则,发现预约和售票环节当中的漏洞,及时打“补丁”。比如网络购票订单爽约,不要把退回的票立刻释放回网络购票池,而是销售给当天现场购票的游客。此外,对于爽约要设置次数限制,爽约的话必须说明理由,审核理由和爽约次数,对于随意爽约的个人,可以在一定时限内不再给予预约机会。
编辑: | 阮丽 翟静 |
责编: | 严相莉 |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