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甲午祭:和汇学学子一起缅怀海归上海英烈陈金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9-27 10:07

上海广播电视台九月十七日甲午专题纪录片海报


今年九月十七日正逢中秋节,更是邓世昌等甲午英烈殉国一百三十周年的祭日。为聚焦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特别支持下,共同策划、联合制作了三集《中国考古报道》专题纪录片。该节目以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发现为主线索,用小切口还原历史细节,在“成军”、“血战”、“重光”的宏大历史叙事中,通过考古成果实证再现甲午战争风云激荡的历史,体现铭记历史、向海图强,穿越硝烟谋复兴的主题。笔者和上海市徐汇中学的少先队员们一起收看节目,之前举行了缅怀杰出校友、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题班会。


作者在徐汇中学甲午祭主题班会活动中介绍海归英烈陈金揆


作者在徐汇中学甲午祭主题班会活动中介绍海归英烈陈金揆


高品位的节目,自然受到了徐汇中学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他来上海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大。可是在黄浦江畔,邓世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完全不一样。”鲁宗元同学在主题班会之前,通过网络收集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在汇学的求学生涯。班会上他向同学们介绍了邓世昌的简要经历。他说,邓世昌可以根据世俗传统,走科举仕途,去做官;也可按照父亲的安排,学商业当买办,去赚钱。但在上海求学期间,邓世昌看到了列强的野蛮,从此立志投军报国。从一个有志少年成长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海军军官,鲁宗元认为勤奋的学习是一种基础条件;纪念和学习英雄校友,将激励他认真读书,长大也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甲午黄海决战前的致远舰骨干合影,合影者全部牺牲。第二排左三为邓世昌


主题班会上,我应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的邀请,给同学们讲解了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专题纪录片、介绍了我了解的致远舰文物认证工作概况和上海籍甲午英烈、致远舰副舰长陈金揆的事迹。其中,陈金揆报国事迹让现在的少先队员们和家长们同样很受感动;现整理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致远号巡洋舰,是中国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建造的穹甲防护巡洋舰,为致远级巡洋舰的首舰。致远号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该舰舰长(管带)就是邓世昌。陈金揆(1864~1894),字度臣,江苏宝山县江湾乡人(现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出身农家,幼即“沉毅有略”。他十一岁那年随清政府官派第四批(1875年)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先在麻省北哈德里学习,继而在1879~1881年间,入美国老牌名校菲利浦斯伊斯特书院,在校期间为出色的棒球运动员。在1881年回国前,陈金揆以游击手身份代表菲利浦斯伊斯特书院棒球队,迎战同为兄弟学校的菲利浦斯安多弗书院,以跑垒得一分。1881年,清廷召回所有学生。陈金揆获分派北洋水师学堂,学习军事知识。1883年春,赴上海学习船上装配。继而返回位于芝罘的北洋舰队,与其美国留学并一同海归的同学邝国光、黄良登、唐荣俊等在威远号上学习枪炮知识及操练,日训两次。1889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李鸿章向朝廷奏请推荐陈金揆代理中军营都司,提升为游击、致远舰帮带兼任大副之职(即副舰长)。陈金揆参战的北洋水师第一战是登陆台湾镇压当地勾结日本军队的叛乱,即1888年6月吕家望事件。台湾吕家望守卫数百人谋反,清廷出动北洋水师刚刚购买回国的致远和靖远号铁甲巡洋舰跨海镇压。


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主力致远舰


致远和靖远号军舰以猛烈的主炮轰击,炸垮了吕家望社的碉堡围墙。随后,刘冠雄和陈金揆率领60名陆战队员携带马提尼-亨利后膛步枪,还有2门哈乞开斯57毫米速射炮登陆发动攻击。当时称,海军洋枪队的2门57毫米速射炮“快炮骤轰,声震山谷”。快速摧毁吕家望社围墙房屋,登陆的60名海军洋枪队只有一人阵亡,8人负伤,就迫使400多人投降。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遭遇,发生激战。海战中陈金揆亲自操舵驾驶,冲锋直前,击伤日舰多艘。日本联合舰队为挽回颓势,便以第一游击队吉野号等4舰向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进逼。此刻,陈金揆毅然转舵,“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使旗舰转危为安。在激战中,致远舰中弹甚多,水线下受伤漏水,船身倾斜。陈金揆镇定自若,与管带邓世昌密切配合,激励将士,拚死搏战。即在本舰势将沉没的危急关头,仍然有进无退,“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鹜,独冠三军”。为了保证全军胜利,邓世昌准备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毅然对陈金揆说:“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陈金揆甚以为是,便开足马力,“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舰而去”。不幸中炮,“机器锅炉崩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陈金揆与邓世昌同时落水,英勇殉国。


而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过长达三年的水下考古,多处重要遗物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即证明了最初命名为丹东一号的沉船就是当年殉国的致远舰。据辽宁省方面介绍:该项水下考古工作历经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身份判别、保存状况确认、回填并实施初步保护措施等阶段,最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专家推测原来高度在8米左右),由于海战创伤和后期海损,舰体损毁严重,但仍可确认舰体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部位。


十年前致远舰出水的陈金揆望远镜


陈金揆望远镜局部即铭刻其英文名字


其中,出水的200余件文物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重要的出水文物有致远舰刻铭餐盘、穹甲、方形舷窗、鱼雷引信、水烟袋、57毫米哈乞开司炮的肩托、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单筒望远镜等。其中,带致远字样刻铭餐盘以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的单筒望远镜尤为珍贵。陈金揆单筒望远镜保存基本完好,仅中部被挤压破碎,包括三个目镜片、一个物镜片。望远镜全长50厘米,物镜长7厘米。物镜上刻有英文花体字,初步辨识为“Chin Kin kuai”,就是致远舰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字。他在致远舰上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后来美国历史学家告知留美幼童曾就读于麻省新罕布什尔州菲利普艾克瑟特中学。


今年国家烈士纪念日前夕,辽宁丹东陈列的致远舰复制舰(博物馆)


可以告慰陈金揆、邓世昌等甲午英烈的是,最近为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在辽宁丹东:一艘1:1还原的致远舰复制舰经过维修和装饰近日全新亮相。复制舰长约76米,宽约12米,外观与原舰保持一致,修复者们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对致远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对军官生活区、武器系统、舰桥都做了详尽考证,最终按照1:1的比例复制建造了复制舰。全舰保有火炮、驾驶室、指挥台、桅杆等。而这些细节,都离不开专家们的精心筹备与细致打磨,让后人可以重新感受致远舰的英姿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作者 王泠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编辑: 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