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视频 | 吃2000吨垃圾吐96万度电能!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瑜 章昕 洪焕铨 屠佳运 成奕霖

2019-07-19 07:47

这个地方森林环抱,鸟语花香,也许你会以为这里是一个新开的郊野公园,但其实这里是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这里每天会吃进2000多吨垃圾,吐出96万度电,按照每个家庭一天六度的用电量来算,可以供给16万户家庭。这一切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是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



卸料大厅——生活垃圾来到这里之后的第一站。垃圾车上的垃圾通过投料口倾泻而下,虽然垃圾非常多,但是在这儿我们却没有闻到想象当中的臭气熏天,因为这里的空气循环装置有负压系统,空气从外往里流。这里的工作人员需要带着安全帽进行工作。




在厂区六楼,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坑,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后,垃圾将被投放进隔壁的焚化炉。操作这么大一个巨型抓斗没有那么容易,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持证之后才能上岗。



这个巨大的垃圾坑到底有多大?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垃圾操作员李霖斌说:这个垃圾坑,宽27米,长86米,深29.6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这么大,大概能填满25000吨,相当于上海市一天的垃圾量。进场之后,夏天的话经过3到5天的发酵,冬天的话要经过3到7天的发酵,发酵了之后再投到炉子里烧。抓的过程中还要先抓起来,先松一下之后,再投到炉子里头,帮助它燃烧比较完全。这样一抓斗能抓起7到10吨左右垃圾。


干垃圾进入焚化炉后,要经过干燥、燃烧一段、燃烧二段、燃尽段等四个阶段,在这其中产生的蒸汽热能就通过发电箱变为电量,输送到国家电网!而从7月1号上海垃圾分类强制实施以来,发电效能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雷说:7月1号之后明显的干垃圾多了,体现含水率下降,我们发酵的时间原来是4到5天,现在减少到2到3天,也就是垃圾底的热量高了,单位垃圾的发电量也上涨了大概10%,用于助燃的天然气的耗量是下降了大概下降一半。


炉膛内高达950到1100摄氏度的高温足以有效去除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但人们依然关心焚烧后产生的物质是否会有污染,这个烟气净化间就是关键所在,经过检温塔所排出的烟气,通过管道喷入的消石灰和活性炭,再次去除残留的二恶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之后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尘,在进入湿式洗涤塔,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最后通过再加热器加热到120℃,就可以经过80米的烟囱排入大气。



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雷说:最主要的烟气里的物质还是我们通常说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包括有20%左右的水分,包括二恶英类的,包括三项污染物都是非常非常低的一些衡量浓度的指标,远远低于欧盟2010标准以及国标地标要求,我们有专门设置的烟气的在线检检测装置,这里面有七种污染物,全部进入生态环境部的网站,生态环境部专门有软件来监控这些数据,实时监测,每五秒钟一个数据。以一氧化碳为例,一氧化碳我们经常是零,但是如果零的持续时间超过五分钟,他会给你一张电子督办单,他说你的设备是不是需要检修维护了。




有害数据的展示就在天马公司的正门门口,这些数据也实时向公众开放,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监督。那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到底又是怎么做的?



上海黎明资源再利用中心的综合实验室里,炉渣指标、飞灰重金属含量等都是在这检测发布的。炉渣、飞灰都有哪些相关的指标需要测定?其中又透露出了什么信息?黎明资源综合实验中心经理张海涛表示,飞灰按照国家规定它属于危险废弃物,它在真正的外运填埋之前,需要进行场内稳定化,然后进行一个质检,质检主要关心里面一些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主要是前端的预处理。经过18小时的翻转震荡,我们把浸出液过滤,浸出液上到我们这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通过它进行做技术含量的分析,最后质检合格以后,我们出具质检报告,然后随车运至老港填埋!炉渣的检测主要关心的指标是热灼减率,热灼减率主要是考核锅炉对垃圾焚烧彻底不彻底,热灼减率越低越好,说明焚烧得比较彻底,国家标准是小于5%,但是我们实际测出来一般在1%到2%。



炉渣都去哪儿了?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常见,比如人行道地砖,还有柏油路面下的基材,都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炉渣变的,真正的变废为宝。


据了解今年上海将抓紧建设7座干垃圾焚烧设施,到2020年全市干垃圾焚烧能力将增至2.08万吨每天。


曾经上海的生活垃圾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填埋来进行处理的,而现在环境已经不允许我们再这样做,我们找到了更多绿色、环保、高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了这些方式,在黎明厂曾经填埋了960万吨垃圾的填埋场,现在已经变身为了中心绿地,草木茂盛,鸟啼蝉鸣。而在天马公司附近的300米范围之内,也已经建起了646.8亩的生态林。天马和黎明的下一个春天值得期待,垃圾分类之后的上海值得期待。未来更值得期待。


系列报道:


湿垃圾"变身"!"供电"2500万度 还成了土壤"补品"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只有没放对位置的资源!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瑜 章昕 洪焕铨 摄像:屠佳运 成奕霖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