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修旧如旧重现古朴风貌 中山公园这座百年钟楼再次开放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7-07-06 11:39

“铛——铛——铛——”,位于中山公园来福士广场的这座百年钟楼经过加固、修葺,再次鸣响。伴随着悠扬的钟声,封闭许久的钟楼和礼堂再次打开了大门。这里曾是女作家张爱玲母校圣玛利亚女校的钟楼,如今经过修葺,以后每个整点都会鸣音报时,同时对外开放,成为上海的又一处个性空间。

  


圣玛利亚女校创办于1881年。1931年秋,12岁的张爱玲进入圣玛利亚女校学习,当时校园内中西式教学楼的北侧是一座西班牙式礼拜堂,建造于1920年代,包括一栋钟楼和一个礼堂,设有座位百余个。当时,这里是女学生礼拜祷告、聚集开会及上下课的鸣钟场所。     



1966 年,礼拜堂内新建夹层,夹层部分与主体结构相互独立,钟楼同时加高为三层。再后来,钟楼和礼拜堂逐渐荒芜,墙体多处开裂,局部基础倾斜,礼拜堂北面入口处也出现了部分残缺,原本西面漂亮的玫瑰彩色玻璃花窗也被封闭。整个钟楼和礼拜堂已不复女作家笔下的面貌。 

    


为了重现它的原貌,长宁区对这座上海市近代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仔细勘察、设计,经过近一年精心修葺、加固,使得今日的钟楼和礼拜堂恢复了它最初古朴、优雅、宁静的面貌。 

    


整修一新的钟楼,高约20米,礼拜堂高约12米,整体建筑面积645平方米,外墙复原为最初的灰黑色洗米石材质。礼拜堂内铺设花纹素净的大理石地面,两侧由连续立柱和拱券构成的耳廊一如往昔,曾被砖墙封闭的那扇玫瑰彩色玻璃花窗也重见天日。四周所有窗棂、玻璃,均以最初的风格、颜色修复。至于作为钟楼标志的那口铜钟,仿制自当年的西式教堂钟,钟面纹路经过特别设计,声音浑厚,回声悠长。 

    


据悉,整栋建筑还通过压力喷浆加固了结构,同时由64根约30米长的锚杆静压钢管桩托换旧日地基作为永久保护。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实习编辑:于兆洋)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