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视频 | 他用哨声与鸟儿对话 给24000余只鸟戴上"身份证"

时讯

《上海工匠》项目组

2019-10-06 10:00

崇明岛,位于上海北部,它远离城市的喧嚣,独享一片自然的宁静。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迁徙鸟类中,鸻鹬类鸟的数量比较多。这种鸟每年都要往返于北半球的西伯利亚和南半球的大洋洲之间。


春季3到5月份的时候,他们从澳大利亚起飞,飞行6000公里到达长江口,在渤海湾地区到鸭绿江口的这段泥质滩涂上不停觅食,补充能量,再飞到西伯利亚进行繁殖的,到了秋季,他们完成繁殖,在8月到10月间,这些鸟儿又将过镜崇明东滩。每年途经东滩的迁徙鸟类,可以达到10万只。



金伟国今年59岁,是上海崇明陈家镇八滧村村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金”。“老金”5岁时就跟着父亲学鸟哨,10岁时他已经可以用竹哨子模仿20多种鸟叫声。他是崇明区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护鸟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非遗项目“鸟哨”代表性传承人。

 

竹哨在的口中,发出响亮的声音。鸟儿们听到了“同伴”的召唤,又看到滩涂上其他的“鸟儿”,便高兴地飞下来汇合。看到鸟儿落在网边,金伟国便立刻从30米到50米开外的地方,迅速拉动网绳,将鸟儿捕获。


 

他将抓到了鸟儿送到保护区科研人员的手中。科研人员称重、测量翅长、头喙长,给每只鸟儿戴上环志,做好相关记录后再将候鸟放飞。环志就像鸟儿的身份证,上面有每只鸟儿的“户口”信息,通过回收环志,可以了解候鸟迁徙的行踪、年龄以及种群数量变化等等宝贵的信息。

 

要吹出几十种鸟叫声,和鸟儿们对话,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金伟国对鸟儿的亲近和了解。然后谁又可曾想到,现在的护鸟人,以前竟然是一个以捕鸟买卖为生的猎鸟人呢?上世界六、七十年代,从父亲那里学来鸟哨本领的金伟国,还没有什么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开始,他和父亲以“捕猎鸟儿”为生。

 


1998年,东滩成立了鸟类自然保护区。金盆洗手后的”老金”就成为了这里的一员。在他的劝说下,村里的其他几位“捕鸟人”也加入了“护鸟人”的队伍。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多年来,经金伟国捕捉后被戴上环志身份证的候鸟已达24000余只。像金伟国这样召唤鸟儿的方式在国际上都非常少见。


 

如今,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鸟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每年吸引了很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察、研究。金伟国成为崇明东滩的鸟类保护大使,和来自各个国家的鸟类爱好者、环境生态保护者交流经验、分享想法。十年前,澳大利亚政府曾邀请金伟国去当地进行科研交流,教当地鸟类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吹鸟哨。

 


作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金伟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科教普及,金伟国希望越来越年轻人和小朋友可以加入学习鸟哨的行列。让小朋友对鸟哨产生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爱护鸟类的意识。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迎接了大量市民游客参观访问,成为广大市民体验观鸟、体验自然的重要目的地,保护区也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和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如今已是“候鸟的天堂”。上海正在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努力进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把崇明东滩建设成为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正是像金伟国这样许许多多身手不凡的普通市民,以自己独特方式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上海绿水青山的建设之路,才显得上那么的富有特色而又成绩斐然。

 

(来源:《上海工匠》项目组 视频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