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青海为何选择这两个村庄?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8-26 10:45
北京—格尔木—西宁—北京,2天半时间,总行程5000公里。
8月22日下午,习近平走进这个海拔3000米的藏族村庄。
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
2004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400多名藏族牧民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长江源地区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定居点,建起了美丽的长江源村。
生态移民、退牧还草,使草原生态明显好转。草比以前高了,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这里的村民都打心里觉得当初“背井离乡”的选择是值得的。
(图片由长江源村提供)
青海生态地位在国家全局中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中,涉及生态保护的内容最多。
2015年12月9日,《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推开了全新体制的探索。
离开长江源村时,村民们扶老携幼排起长长的队伍,同总书记依依不舍话别。大家挥着哈达,高喊“总书记好”“扎西德勒”!
同班彦村村民分享易地乔迁之喜
易地搬迁,成为祖祖辈辈困守于此的农民摆脱贫困的新希望。
山坳里一间间土坯垒砌的房子就是村民们的家。
黄土夯起的院墙被风雨吹打变得斑斑驳驳。
县委书记陶启业用6个“难”概括这里的村情——种地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交通难,再加上娶亲难。
对于班彦村这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拔穷根”的彻底办法。
建设中的班彦新村,坐落在山下紧邻国道的一片建设用地上。一排排簇新的瓦房、规整的街道已具规模。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保证村民们在10月底前可以搬迁入住。
山坳里破旧的土坯房和山脚下正在兴建的新村庄形成鲜明对比,诠释出“天壤之别”的含义。
总书记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进展,关心火炕取暖效果。
班彦村五社和六社地处海拔2700米的大山深处,不通自来水,村民们用的都是窖水。看到新居的院子里两个水桶装上了自来水,习近平说,新村水、电、通信都方便了,希望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随后,总书记又来到村民吕有金的新居。见到总书记走进自己家,正在筹划新房陈设的一家人高兴地拍起手来。
习近平仔细阅看吕有金家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详细了解他们搬入新村后从事生产、外出务工、孩子上学等方面的打算,询问一家人对帮扶项目是否满意。
在场的青海省领导说,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特别好。我们未来几年计划搬迁安置5.2万户、20万人,把最贫困的这部分解决好。
既要搬迁又要帮扶。得知互助县在班彦新村建设中预留了统一养殖区,还准备在国道旁建设门脸房供村民开店,总书记表示肯定。
……
习近平总书记每到贫困地区考察,触景生情总要表达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