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女排精神”被消费是对运动本质的误导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施蒙纳

2016-08-23 13:39

随着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一记探头应声落地,惊心动魄的女排金牌战终于落幕。五星红旗时隔12年之后,再一次飘扬在奥运会女排赛场的最高点。



这次女排的出征确实不易,12人阵容里只有3名队员有奥运经验,加上小组赛上的接连失利,一度让人们都觉得,这届奥运女排前景黯淡。然而之后,宛如励志大片一般的逆转接连上演,直至登顶。



此时,“女排精神”再一次被众多国人提及。甚至在某些媒体看来,女排赢球靠的还是“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此回应,“只有平时的积累,以及努力的过程,在最后的比赛中才能焕发这种精神。而不是说我跟你讲几个故事,给你来点心灵鸡汤就好了。8月22日的《自媒体联播》节目,就请来了体育评论员沈雷和王勇,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不清的女排精神?



体育评论员沈雷对现在经常强调的“女排精神”并不赞同。“女排精神”是什么?这是需要提出的一个问题。说白了,跟郎平总结的一样,“女排精神”无非就是不放弃,无非就是团结协作,你说这是“女排精神”吗?这是任何一个团队项目的强者都具备的气质。这是任何一个登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起码都得有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所以这其实不是所谓中国女排的特质。


女排精神,只能说是我们中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女排第一个拿了大球的世界冠军,有了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排球第一次展示了集体球类项目,不放弃精神和团结协作。所以说它只是中国女排最先带来的一种面貌,而不是她的特质。


“女排精神”被反复消费是一种误导



沈雷对“女排精神”被反复提及非常反感。包括这次郎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似乎对把胜利归功于“女排精神”也并不感冒。首先,排球这个项目光有精神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靠的还是技术。第二,就像在对巴西的那场比赛后,记者问郎平“女排精神”的时候,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是我们输了就没精神,我们赢了就有精神。沈雷认为,我们现在舆论最糟糕的环境就是,当比赛输了的时候,一定会有批评的声音,说把精神丢了;赢球的时候,就往往归功于“精神”。这彻底忽略了竞技体育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


王勇也表示,现在很多在拿郎平在拿女排在朋友圈里刷的人,本质上他关注郎平和女排和关注王宝强马蓉是一样的。什么呢?谁能给我带来流量,谁能给我带来赞,谁能给我带来粉,以及谁能给我带来背后的钱我就关注谁。就这点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很多这种之前,比如说见过郎平也好,没见过郎平也好,这种娱乐明星,完了之后自己发一段自拍,郎平我爱你,郎平万岁,女排万岁,我们女排就是好。然后下面大概5万多的评论,十几万的赞,两三万的转发。我说这个有关系吗?然后他还说“女排精神”回来了,还喊“女排精神”万岁。你问他一起看过排球吗?没有。


莫让女排为“精神”所累



女排曾经背负着很大的时代背景在身上。但是时代应该归于时代。我们应该把属于时代的烙印割裂开来。就像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从2004年陈忠和带队夺冠到2016年郎平带队摘金期间的12年里,过得特别纠结。纠结在哪儿?就是历史包袱太大。动辄打得不好就是没有精神,丧失了斗志,上纲上线。打得好,大家觉得这都是应该的。中国女的确创造过奇迹,创造过历史。但她现在应该就是一支中国的代表队。对,她确实有历史,有传统。我们需要继承好的一面,但不应该让现在这些孩子背负过去的女排精神。


“后郎平时代”将是女排严峻考验


女排夺冠,郎平功不可没。在沈雷看来,她可以说是中国女排最后的选择。你想这么一个人物,经历了80年代最辉煌的选手,体制内把她认为是一个英雄。她并且在90年代回来做过主教练。而且体制也认可她的执教能力。之后她长期在国外执教、留学,她有非常丰富的国际的比赛的经验,以及外来的先进的训练的手段,这一切都是完美的。也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内教练能够替代的。


那么,随着奥运夺冠,郎平还有留下来的动力么?女排的夺冠又能否推动我们的三大球运动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更多内容敬请观看视频。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