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小档案
时讯
新华社记者 谭晶晶
2018-11-27 10:16
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26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将首次探究红色星球“内心深处”的奥秘。
今年5月5日,“洞察”号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历经6个多月长途飞行终于抵达火星。
“洞察”号这个名字来源于探测器英文名称“通过地震调查、测地学及热传导实施内部探测”的首字母缩写。从名字可以看出,“洞察”号主要任务是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及火星震等活动,这是美国火星无人探测项目的重要部分。
“原地不动”是“洞察”号区别于“勇气”号和“机遇”号等火星车“前辈”的独特之处。“洞察”号的大部分科学任务将通过原地的钻探实验完成,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有助于探测器准确搜集大量科学数据。
此次“洞察”号的着陆地是火星艾利希平原。选中这一地区是基于着陆安全以及确保能源供应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科学家表示,这里没有太多的岩石,也很少刮狂风,相对安全。此外,这一地区光照充足,可以保证探测器的太阳能板能持续提供能源。“洞察”号配备两个圆形可折叠太阳能板。
“洞察”号有“三条腿、一根手臂”,展开后着陆器宽约6米。着陆器是“洞察”号的核心部分,在火星上的所有探测活动都将由它来完成。
“洞察”号搭载了3部主要科学仪器,分别是地震测量仪、温度测量装置以及“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
可防风的地震测量仪灵敏度极高,足以“感知”尺度为氢原子半径的地面运动,记录“火星震”或陨石冲击所引发的震波;温度测量装置可通过锤击到达火星地下3米或更深处,测量火星内核释放的热量;而“旋转和内部结构实验仪”可通过火星与地球间的无线电传输,来评估火星绕轴旋转产生的扰动,用以提供火星内核大小的线索。
“洞察”号是第一个致力于研究火星深层结构的探测器,它搜集到的火星内核结构的信息将有助于增加人类对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岩态行星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的认识。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