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视频 | 新闻透视:当自贸区遇见进博会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李刚 顾克军

2023-11-06 20:56

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持续释放磁力,新朋老友,近悦远来。每一年,《新闻透视》记者也与进博会,有一场四叶草之约,记录下了许多参展商与进博的故事,也见证着一件件展品变成商品,参展商变成了投资商。


今天起,我们栏目将推出系列报道《进博,666》,听听六赴进博的记者们有哪些故事与大家分享,六年来进博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的第一集,我们来看看6年来,自贸区和进博会之间 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听听记者陈慧莹的解读。


《新闻透视》记者陈慧莹


记者解读:


在这个近3000平的超大展区里,这台电池塔很引人注目,它生产的铜箔,能做到几万米不断,实现最快最薄最长,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带着它来参展的德国伦茨,也是首次来到进博会。这家老牌德企2007年就落户临港,2019年从一个生产基地变成了全球第二总部。之前企业聚焦的多为国际客户,这几年新能源等产业爆发性增长,国内的市场空间变得更有潜力。借着临港综合展区的东风,企业踏上了进博这个开放的大平台。


伦茨东亚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谢卫东表示:“我们原来专注于自身所见长的行业,热点的城市,但三四线城市也有很多需求,很多制造业自动化升级需求,自贸区搭桥梁这个作用非常大。”



此次进博会,组团参展的临港新片区,带了88家企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领域包括制造业、数据、服贸等等。站在展区的2楼,可以看到下边的展台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在基本按照行业类型分馆的进博会上,这样的混搭有点特别。比如法资企业安盛天平,是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保险企业,它没有在服务贸易馆,却出现在临港展区,它的这个选择,源自自贸区的产业生态圈密不可分。


上周,临港全面启动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今天下午两点,安盛就在四叶草签下了,首单国际分入合约。



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殷兆男坦言:“让世界看到临港好的政策,让全球再保市场对临港的再保险功能区有信心,一定程度上把更多的海外业务带到中国来,对全球的这个再保险市场来说,也提供一个中国的解决方案。”


组团参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在透视记者看来,这是一场关于开放和机遇的互相成就,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平台思维和市场经济理念:正在打造再保险功能区的临港,需要通过外资企业的一个个具体的创新,被世界看到。就如安盛所说,几年前他们首次参展进博,还是在把世界带到中国,向中国展示一家法资企业;而如今,他们加入方阵,是要把临港的功能带向世界。



而另一方面,临港新片区也把更多企业推上了一个更大的、更开放、更纵深的舞台:就比如这次综合展区,有氢能领域的企业,不是单单一家,而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齐聚。那有些产业环节的企业,因为太细分、太专业,基本不会单独参展,现在以功能区块的形式共同展示,就比单打独斗更容易被市场看见。



上海自贸区建设满十年,它已经成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外开放的一块高地,它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外资企业落户扎根,又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帮更多企业链接进博,分享更多机遇,走上更大舞台。还记得去年,外高桥搭建了一个81平的展台,让德国的机械钟、意大利的珠宝、日本的手表、法国的瓷砖,四国展商混搭参展,这些小而美的品牌,来到一个更具人气和影响力的平台上,增加曝光度;进博会后,这些商品还进入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全球汇中心继续展示,进一步对接贸易,自贸区,成为这些企业紧抓中国机遇的底气。



今年,透视记者还在消费品展区,观赏了一下文物艺术品板块的展品,这个板块已连续三年亮相进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顶级拍卖行和顶尖画廊都愿意来参展。这正是因为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举措,为艺术品铺设起了一条全国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进出境通道,让它们顺利来到四叶草,登上进博舞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处长孙筱和认为:“自贸区最大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开放和创新,做好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要帮助更多的企业能够融入到这个国际和国内的两种市场,用好两种资源,然后更好助推着他们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记者:陈慧莹 李刚 顾克军 编辑:由由酱)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