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十年逐梦路|创新匠心:平凡日子里铸就非凡梦想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10-03 09:34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梦想,无数中国人埋首其中,贡献智慧。本片讲述了科技领域内的创新者们以匠心守初心,在平凡的日子里铸就非凡梦想的故事。透过他们的故事,揭示自主创新的动力。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和他的团队致力于量子领域的研究。在没出成果的那些年里,他被质疑、被误解。但他和他的团队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投入科研,最终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科院院士赵东元也是一位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家。他要在像一根头发丝万分之一粗细的尺度上造孔,以创造一种被称作介孔的材料。5年的技术攻关中,他经历无数次失败,直到一次偶然的反常规实验,引发了突破性的进展。赵东元和团队至今已合成出以复旦大学命名的19种介孔分子筛新结构。这些新型材料在能源、超级电容器、生物检测环境处理、电子材料等国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
关锡友曾任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为了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掌握高端机床的核心技术,他承担了巨大风险和压力,在技术创新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最终成功地自主研发出全智能化数控系统,使沈阳机床从低端生产者一跃成为与国外领先企业在同等技术层次上的竞争者。
林宝军是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他曾任神舟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2009年随着一纸调令,他从北京来到上海,带领新团队开始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研发。他从“长板理论”出发对卫星配置进行前瞻性规划,用未经在轨验证的创新技术补足短板,北斗用上了我国在全球首创的“双氢双铷”星载时频系统。创新解决了导航卫星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
王曙群是一个普通工人。但他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使他站到了科技最前沿,成为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当中国进入载人航天时代,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成为关键。空间交会对接要求“天衣无缝”,有一丝偏差,就要危及宇航员生命。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四号、天宫、天舟、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截止至2022年7月25日,对接机构经历了14次飞行试验考核。王曙群说:“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就是来源于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面壁半生,只为破壁。”
叶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从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立项到其后的“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叶聪参与了全过程。从青年步入中年;从普通设计师、潜航员到成为“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叶聪和中国深海探索事业一起成长。
张永亮是个好发奇想,勇于实践的人,2012年他开始带领团队在福建光泽,这个全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建成了一座鸡粪发电厂。他将鸡粪作为能源,通过燃烧发电,鸡粪发电,变废为宝。虽然这个亚洲最大的鸡粪发电厂的发电量只能供4万多个家庭一年的用电,但社会的进步就是来自于这样一个个人的、一次次新的构想和新的尝试。
大数据科学家张弓从仰望星空的科学家变身为脚踏泥土的新农人。2015年他领着一些年轻的空间、气象、农业科学家一起创业,试着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长久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张弓说:“中国的农业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要去介入,更好更快地促进现代化。” 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创新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十年逐梦路》今晚8:30东方卫视播出,10月15日-10月22日,每晚20:00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