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

视频 | 林伟:类脑智能有望开启人工智能新领域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智敏 吕心泉

2020-07-07 16:13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机器学习需要大量数据,同时还面临着无法进行推理的困境。为此,有科学家认为“类脑智能”技术将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更大,应用领域更宽。类脑智能到底是什么?目前发展现状如何?会助力人工智能实现更高阶的跨越吗?带着这些问题,看看新闻的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伟。


林伟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生活有常见的类脑智能应用吗?如何理解类脑智能这个词?

 

林伟:类脑智能还处在研发阶段,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生活中并没有常见的类脑智能应用案例。实际上现在的人工智能也是一种类脑智能的体现,所以,像生物医学多模态信号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重大疫情模拟防控等,也可以算是广泛意义上的类脑智能应用。

经常有人问我,类脑智能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认识脑、模拟脑、增强脑。类脑智能是受大脑神经运行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以计算建模为手段,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智能具备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认知行为表现上类人、智能水平上达到或超越人的特点。我并不希望它去取代人,而是能和人和谐共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类脑智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林伟:类脑研究上实际上分成这几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对于数据的挖掘,对于脑的认识,所以对数据的挖掘,这是信息的分析的手段,在这个疫情防控里边起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人群的大数据,我怎么样去挖掘现在的这种数据规律,然后来看哪些因素决定了疫情的传播,怎么样去做尽早的一些疫情的防控部署。

 

通常老百姓的认知的话,那么我当然知道就说早防治,早隔离,这个早治疗一定是有效的,但是到底这个早应该早到什么时候,这个隔离应该隔离哪些区,不使整个的社会的城市的运行,它的正常水平显著地被降低。因为实际上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也就说你因为有了预测,你就可以去做决策。我们正在做类似的这个模拟,至少应该在将来一段时间里边会产生很好的作用。

 

脑机接口技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发展这种技术,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林伟:脑机接口技术是类脑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美国马斯克先生在做的脑机接口技术。其实,脑机接口你最后想去做的,第一个就是你可以采到很多的信号,就是你现在所思是什么,所想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我们能不能把你的这个脑读懂。

 

第二个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说在某些带着疾病的这个人群里边,比如说帕金森也好,或者这个阿尔兹海默症也好。我通过这个脑机接口去实现这样的一些疾病的缓解,或者是它的某些功能缺失的弥补、恢复。这实际上是脑机接口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人脑本身就是个复杂系统,如果用系统的这种观点去看问题的话,它就是一个可以输入输出的受控的系统。那我能不能干预呢?让大脑按照我指定的方向去演化。比如说我前面说的帕金森,我能不能去做一些干预?就是植入一些芯片,我把高频电流打到你的病灶区域的时候,最后手就不抖了。这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做了,他们把这个方法叫做Deep Brain Stimulation,就是深脑刺激,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脑控。


2019年8月1日,国际科技期刊《自然》杂志的封面展示了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团队研发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天机芯(Tianjic)”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去年,《自然》周刊的封面上,呈现了清华大学发布的一款全新芯片——天机芯,有人说这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美国《纽约时报》刊文表示,配备了人工智能芯片的自行车,也可能是“最接近自主思考的无人驾驶自行车”。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意味着什么?


林伟:清华的那个天机的芯片,他们的那个自行车里边,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以自动地往前行,然后在语音地呼唤下,它也可以向左、向右。但是它的最好的特点就是那块芯片,既有传统的神经网络的架构在里边,也有新的仿类脑的神经网络的架构在里边,也就说能把这样两个架构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有类脑功能的一个智能芯片。


无人驾驶自行车:“最接近自主思考的无人驾驶自行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天机芯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吗?


林伟:这是一个创造,实际上开辟了一个方向,也就是下一代的人工智能,类脑智能有望开启人工智能发展新领域。我觉得就包括前面我说的类脑智能,就是我能不能从小数据里边,能不能在这样的低功耗前提下去实现某些功能,这实际上是我们要去做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有何亟待攻关的问题?

 

林伟:中国的这个类脑研究整体上,我想并不落后于欧美。从劣势角度来说的话,我想还是硬件设备国内相对的还是薄弱了一点。现在大家很清楚,比如说这些影像设备都需要去国外采购。而类脑芯片的研究,也和硬件有直接关系。但我们自己在硬件设备的开发设计技术上不完善不成熟,而如果这边被别人卡脖子的话,那我觉得就很难跟上国际研发趋势。所以咱们还是要在硬件的设计开发上多下功夫,实现更大突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上海在推进科创中心等建设过程中,“类脑智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林伟:上海要做引领性的科创中心,那你第一个要有思考,第二个要有筹划,最后你应该落实到实处,要有布局。


因为现在讲到底科创中心它的使命有三个支柱,生物医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或者人工智能,第三块是集成电路。所以说人工智能是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发展方向。类脑研究,本质上就是要去整体的推进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所以,如果我们这边能持续的高水平的去开展科研工作,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话,那一定对于上海科创中心至少它的建设和它在阶段性的成果推出是有帮助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上海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数学家如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林伟:在历次人工智能实现本质性的跨越式的发展时,几乎都是数学家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上海本身有一个非常好的人工智能,包括这个应用数学的高水平研发团队。而我本身又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还是想强调,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人才的内生动力去挖掘出来,提供更好的环境,把他们引入到相应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洪流里。这也是回答徐匡迪院士提出的问题——数学家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包括上海的数学家,中国的这些数学家。事实上,只有在算法、模型这些领域有原创性的这种贡献的话,中国的人工智能才会有真正的世界性的影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对于今年大会您有什么期待?

 

林伟:我期待知道更多的人工智能、类脑智能,包括大数据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我也希望看到这些科研技术上的进展和应用领域、产业领域到底怎么样去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些是我非常关注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智敏 吕心泉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