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世界级廊道里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2021-10-01 13:05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对于旅游市场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时间。在后疫情时代,今年的这个黄金周又会呈现出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当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又会给这个市场带来哪些机遇。这次,我们要关注的是一条号称“世界级的旅游黄金线路”——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
从西湖到黄山,在这条被高铁和公路串联起的旅游线路上,4个世界遗产、7个5A级景区和50多个4A级景区,浓缩了长三角旅游精华。安徽黟县的西递村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之间,一场有关数字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在村口,记者遇到了正在给游客讲解的的孙惠霞。孙惠霞今年35岁,黟县本地人。11年前,她从邻近的南屏镇应聘来到这里。她告诉记者,过去即便不是在旅游旺季,她一天也能带上四五个团,如今每天只有一两个团。有时候因为游客太少,她们还会被组织起来去拔草,提升村里的环境。
西递村位于皖南大山之中的黟县,距离黄山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2000年,西递与宏村一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目前村里有400多户人家,一千多村民。村里的建筑以明清两代为主,基本都在村民自己手里,这些老房子既是景点又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
景区里的自救
削板栗的村民
走在村子里,常常可以看见妇女们一边看店一边削着板栗。这些削好的板栗会以两元一斤的价格卖给镇上的食品加工厂。一家茶叶店的老板娘一边熟练地削着板栗一边告诉记者,疫情之前村里可没人干这活,“人家都说西递人怎么能干这个”。今年疫情的影响太大,家里的生意差了一半都不止,这才想着来贴补一些家用。
跌宕起伏的民宿
每年都有门票分红,上千万的游客来此消费。自从做起旅游生意,西递人第一次尝到了严冬的滋味。尤其是对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民宿来说,今年的行情堪称跌宕起伏。1997年出生的民宿老板胡剑青,大前年在家里的资助下,开起了民宿。规模不大,只有7个房间。他告诉记者,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想着也没什么生意,就索性关了店,去到黄山市里找了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6月份,他的手机里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点新的订单进来,这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意“起死回生”了。于是,辞了工作匆匆赶回村里重新开启了民宿,但好景不长,“一到8月份又不行了”。
“亏本”并不是为了赚吆喝。
疫情一来,出游就受限;防控形势好转,市场就回暖。成了这一年旅游业不得不面对的常态。传统观光旅游,如何适应这样的"新常态"?当地曾尝试将国资企业旗下的13个旅游景点统一打包,实行一票游玩,而且这张门票7天有效。 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余国强说,这张全域票如果分开单独购买的话,总价要将近700元但如今只要238元,并且7天有效。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增加游客在黟县的滞留时间,给民宿、餐饮以及交通带来一系列的增量”。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数字化转型
长三角是全国旅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国家5A级景区占全国21%,度假区占全国43%,旅游总收入占全国18.8%。这个疫情之前,年收入超过三万亿的产业,在后疫情时代,还能重新"拥抱阳光"吗?在余国强看来,拥抱互联网这一步是非走不可了。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首先对于疫情防控,互联网能起到一个最便捷的方式。另外,通过互联网串联起来的全域智慧旅游,能把黟县同时展现给外面的游客,拓展黟县旅游从业者的流量的入口。
上个月开始,一个名为"徽黄游"的二维码小程序悄然出现在了黟县大大小小的景点门口。游客只要用微信扫一扫就能在这个小程序里完成购票、停车收费、住宿、购物等一系列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拉近黟县与大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今后无论是北上广还是长三角的游客,打开一个手机就可以提前把前往黟县期间,五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行程全部定制完。
“互联网+”让小镇旅游有了起色。中秋小长假,黟县收费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恢复到2019年约七成;门票收入188.3万元,甚至还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因此,村民们对于国庆假期充满了希望。胡剑青的民宿预订量还不错,长假前5天内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一半以上,这是跟往年是持平的。在他看来,“毕竟黟县是一个文化遗产地,又是一个5A级景区,所以这个旅游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秦扬轲)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