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2″
时讯

视频 | 攻克胃癌手术难点“视觉共享”手术系统在上海临床实践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2024-08-29 09:32

一台手术中,不同职能的医生在VR眼镜中实现视觉共享及影像资料的实时传输,并通过AI系统,计算出患者病灶最佳的切口边缘方案,提升治疗效果。这一医疗创新在上海已经应用到临床实践,昨天(8月28日),全球首例搭载空间计算技术的VR眼镜辅助下“达芬奇”胃癌手术,在仁济医院顺利完成。



头戴VR眼镜、手指凌空缩放、点击、划动,这样科技感满满的画面并非在拍电影,而是仁济医院手术室中的最新临床实践。戴着VR眼镜的两位,是负责内镜操作、定位病灶的医生和第一助手。


内镜医生在VR眼镜中可以看到:实景手术室大背景之上,同时显现了高清内镜视角以及主刀医生操作的第一视角。画面框可以随着手指动作放大、位移或切换。



那么,为何要实现不同岗位医生之间的视觉信息共享呢?


仁济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内镜医生顾佳毅介绍:“外科医生大部分是靠手的触摸去判断切缘,但现在手术方式在改变,现在机器人手术它是一个全腔镜下的手术,医生的手没办法伸进去摸,所以他要改变原来判断切缘的方法,因此要借助我们内镜医生的力量。”


这台手术的患者因患胃癌,需要从食管段切除到近端胃,再重建消化道。运用新技术后,由于内镜信息可实时共享,省去了术前麻醉下做肿瘤病灶定位的步骤。术中,视觉信息整合后,AI系统可迅速辅助算出合理的切缘定位。对于肉眼不可见、潜伏在黏膜中间层的腺癌细胞切缘可以精准到毫米,最大程度为患者保留胃肠功能提供了可能。



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执行主任张子臻说:“像胃食管结合部的这个肿瘤,食管能多精准的保留一公分,对于后续的手术的安全性功能的保护就会是非常大的一个帮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在仁济医院手术室介绍:“现在外科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原先可能更多是医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医疗器械、新的手术方式为患者进行手术,而仁济胃肠外科的创新其实是反过来,是医生在临床发现了实际问题以后,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自主研发,最后临床得到了转化。”

编辑: 徐慷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