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双向开放 助“大虹桥”起飞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2022-03-02 15:59
2021年2月,国务院发文批复,原则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空间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建“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两带”是以虹桥中央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58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到2%的面积,贡献了区域近10%的经济总量。
双向开放是关键
在华略智库轮值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看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这份成绩单,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双向开放”。
“第一方面就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依托进博会这个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全力以赴承接溢出效应,引进了一批国际优质产品和资源资本,也涌现了一批走向“一带一路”的企业和投资。
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对内开放,7000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范围,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在都市圈的尺度上进一步具象化。其中虹桥中央商务区可以视为上海都市圈的“大地原点”,而北向和南向拓展带都位于“一小时通勤圈”之内,可以视为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内圈”。
随着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的深入,特别是长三角“一网通办”的率先落地,“两带”的企业都主动向“一核”看齐,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商务+腹地休闲”“虹桥贸易+腹地物流”等模式,“一核两带”之间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功能联系,成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从1.0到3.0,十多年来,“大虹桥”的开发建设探索出不少宝贵经验。特别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立的这一年来,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一核两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跨区域协同发展树立了标杆。
产城融合待升级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同样还存在某些短板,夏骥认为,产城融合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在公共服务方面,教育资源还存在结构性短缺,难以完全满足就近入学的需求,15分钟生活圈尚未实现全覆盖。
交通方面,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的接送客车流与过境车流、通勤车流混杂,在多个节点形成了常态化拥堵。同时,公交出行还不够快捷,尤其是在大型展会期间,公共交通压力巨大。慢行交通不够完善,慢行交通方式相对单一,“最后一公里”仍然偏长,这些都是亟需改进的方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