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录)自述|二度抗疫的武汉护士王荣:这一次为队友服务
时讯
中新社
2022-05-10 18:49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陈聪瑶)王荣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理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重时,她在武昌方舱医院负责护理管理。作为当时武汉最早开舱、最晚休舱的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运行35天,救治确诊轻症新冠患者1124人,全体医务工作者零感染,患者零死亡零投诉。
今年4月2日,王荣主动报名参加援沪抗疫。这一次工作不同于2020年,从每天考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变成做好援沪医疗队的后勤物资保障,具体是一种什么体验?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们医院医疗队接管的是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这次我负责的是后勤物资保障和宣传工作,既要参与方舱医院的物资协调管理,又要做好驻地酒店165人的生活、防护及其他物资供给和保障,包括这些物资的申请和发放。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工作体验。
刚来上海,由于疫情波及范围广,物流停供,很多物资相对紧缺。在我们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沈波院长和副领队刘艳主任的帮助下,我对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援沪指挥部,捋顺申请物资路径;同时,多方协调爱心企业、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尽一切努力筹措物资,使得我们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初来的20多天,到货物资比较频繁,经常是饭点和深夜,驻地酒店的物资管理只有我和另一名年轻护士,还好每次医疗队的男同胞们都会积极帮忙。所有货品到了,我们都会严格消毒、清点数目,按人头分发给每位队员。
方舱医院内的物资也要尽量协调。一天中午,有队员跟我说防护口罩容易松脱,此时,距离队员们进舱只剩20分钟。为了消除医护人员对防护用品的担心,我一路小跑两公里,到方舱医院仓库确认N95口罩的安全性,并换领了其他队员们希望用到的N95口罩。
还有一次凌晨2点准备进舱,护理组长给我打紧急电话,担心提供的N95口罩的安全性问题,我和物资组的小护士马上送去新口罩。1个小时后交接完了,小护士问:“王主任,既然你都知道提供的口罩没问题,为什么还要送啊,大半夜的!”我解释:“刚刚接管方舱,很多队员进舱心里会特别紧张焦虑,仅仅解释可能不能缓解她们的不安,我们现在辛苦点过去一趟来回2小时,让她们更有安全感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队员们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每批物资到后我们都要精打细算,既要考虑个人需求、工作所需、尺寸大小,又要顾及个人口味,尽量兼顾方方面面。湖北人的饮食口味和上海不同,队员们口味偏重辣,要协调餐饮,请求湖北口味的调料。天气炎热,不能用中央空调,我需要协调降温消热用品。有队员长期带药的,也有身边临时需要药物的,都需要耐心地协调。往往一种药,需要数个小时理清多方信息。各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这也是方舱医院今后运行需要提高的方面。
无论是武汉、上海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抗疫,不仅仅是我们医护人员在努力,还有各级政府、卫生机构和全国老百姓们,大家都坚定信念,朝着共同的目标:相信我们会很快战胜疫情。
护理人员是一线抗疫的主力军,很多都是“90后”“00后”,她们积极、向上,不怕吃苦,以坚强的信念在抗疫中履行南丁格尔的“人道、博爱、奉献”的护理精神。
经历两次方舱医院抗疫,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的防疫方针才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名资深护理人,我希望护理同仁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要结合当前形势和人民健康需求、结合疫情常态化、平战结合、智慧医疗等未来趋势,让我们的专业更有深度更加科学。现代护理人始终要敢于探索,甘于奉献,以丰富的专业内涵来诠释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完)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