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视频 | 一个新标杆的诞生,第一部谍战题材舞剧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邢维 摄像 姜涛

2019-05-07 11:56

“这是史料记载里的第一部谍战题材的舞剧,这部舞剧在整个中国舞剧创作的历史上,无论人物塑造还是舞蹈编排,我认为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对于上海歌舞团编排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谍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要塑造紧张阴森的氛围,但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开场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渔光曲》的婉转悠长,旗袍勾勒出的美丽身姿,温婉的女子群舞,弄堂里林立的晾衣杆,72家房客的生活场景。这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呈现出的老上海画卷,所有的惊心动魄都被优雅曼妙的“上海步调”所掩盖。



舞剧编导韩真告诉记者,《渔光曲》和女子群舞表达的是她所理解的上海:“我认为上海跟风尘不是划等号的,上海它是优雅的,它是体面的。但同时又是一个成就一番事业,叱咤一番风云的上海滩。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粗茶淡饭里边那一点点闲适的幸福。这个就是我们表达《渔光曲》那段舞蹈的终极目的。”



以李白烈士为原型打造的谍战故事,让“不发一言”的舞蹈展现复杂的谍战情节,塑造不同身份的主角人物,对于上海歌舞团来说,挑战和困难都异常艰巨。


上海歌舞团与年轻的80后编导韩真、周莉亚合作,同时让王佳俊、朱洁静等一批80后舞蹈演员担当主角。以年轻的视角和现代的舞台表现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原创。



舞剧的两位编导,用空间叙事和时间倒序等方式,突破了舞蹈在叙事方面的瓶颈。同时专门定制了26块大型的景片,用电脑编程运动的方式实现了剧情空间的快速转换,推动人物故事情节发展。同时,该剧还通过投影和舞美灯光,展现出淅淅沥沥的雨天,阴森的谍战氛围,以及重要的剧情信息。这26块景片的控制系统还专门申请了专利。



突破了舞剧叙事的瓶颈,有了高科技设备的加持,上海歌舞团升级了舞剧编排的难度,一共安排了9个主要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双重身份。报馆主管、报馆职员、家庭主妇、黄包车夫、卖花女孩、裁缝店师傅和学徒。



9个双重身份的主要角色一一登场,每一个都形象丰富,勾勒出解放前夕,上海谍影重重的众生相。对于观众来说,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完整的故事线。


在忙碌的街头交接情报,在阴雨绵绵的巷子里与特务周旋,革命战友互相掩护,逃脱追捕,以快节奏打破原有的表演习惯,才能重塑不一样的谍战风格。在推进这些惊险情节的同时,舞剧还专门编排舞蹈,流露主人公的个人情感,把李侠、兰芬这样的人物描写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王佳俊是剧中主要角色李侠的扮演者,他对于一段双人舞投入的感情最深:“我们下半场有一段回忆双人舞,每一次演出都特别地打动自己。其实很简单,讲述李侠跟妻子兰芬两个人,从假扮夫妻开始,慢慢因为经历了多次的生死,然后又有同样的志向,最后正式地结婚了。在他们地下工作者身份的背后,其实也是普通的人。”



一个个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人物,在谍影重重的灰暗社会里,纷纷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主人公李侠,也在经历了与妻子纠结、痛苦、矛盾的双人舞之后,放下妻儿和自己的小家,坚定而平静地坐在发报机前,敲出了最后的电波。



李侠最后在电波里发出的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在景片上熠熠生辉,这是来自英雄的道别。演出结束后,观众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于演员们精彩演出的肯定,更是对七十年前那一段故事里英雄人物的敬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维 摄像:姜涛 编辑:爱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