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为啥叫“外滩”?

时讯

看懂上海

2018-10-08 14:21

国庆节,看灯要去外滩。说起来,都到外滩去玩过,尤其是到上海旅游的人们,无不到外滩一游。不过如果跟朋友们走在外滩江边,欣赏着现代化的陆家嘴,而朋友忽然发问说:“为什么这里叫外滩?”,还真是一下令人张口结舌。


上海人很有趣,往往把地名用“里”,“外”来区分,比如:外仓桥和里仓桥;还有外马路和里马路(中山南路);更有著名的外白渡桥和里白渡桥(乍浦路桥),都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地标——而外滩的“外”,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区分,更多的还有属性的区分,即“外国”的“外”。


“黄浦”的由来


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这里,叫“黄浦滩”,而这“黄浦”二字又从何而来呢?



古代上海最大的河流不是黄浦江,而是吴淞江,它是太湖泄水三条最大的河流之一。到了宋代,吴淞江尽管不断开渠排涝,依然淤塞,尤其是下游水道。上海一到夏天一片水乡泽国;而冬天蓄水不足,旱情重重。


明永乐年间,户部右侍郎夏元吉接受了上海人叶宗行的建议,放弃吴淞江淤塞的下游水道(成为了现在的苏州河),拓宽吴淞江出口的支流——即现在陆家嘴到吴淞口的水道,同时,开通黄浦自闵行到陆家嘴一段的水道,形成了现在的黄浦。所以,上海人有一句土话;“要死,去跳黄浦!”,这“黄浦”二字,就是这条江的真正名字。



黄浦江的优越位置,为上海的繁荣提供了自然条件;而西方殖民者的租界的繁华,又提高了上海外滩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从这个角度上讲,夏元吉为上海兴旺的功劳,是不可比拟的。


从“外黄浦滩”到“外滩”


上海开埠是1843年11月17日,那时县城外北郊,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河渠纵横;现在的外滩江边,原来是李家场,还有大批坟地,江边都是滩涂,可以下滩摸鱼捉蟹,还可以在滩涂上打侯鸟。



上海有了租界后,外国人的地图里把“黄浦”,标为“Whang poo River”。“River”的中文意思就是江、河,这样“黄浦”就有了一个新名字——黄浦江。其实,“浦”,不就是“河流入海的地区”的意思么?现在,在它的后面再加上一个“江”字,岂不重复?久而久之,人们叫惯了,“黄浦江”就变成了一条叫“黄浦”的江了。



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自然黄浦江两旁的延伸部分,就称之为“黄浦滩”。为了区分,人们把龙华嘴到陆家浜(南浦大桥)一段,称为“里黄浦滩”;陆家浜到苏州河那段,叫为“外黄浦滩”——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地图上,还有标注“里黄浦滩”的字样。


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了“黄浦滩”。




1843年的外滩是指外滩公园之滩,可以说,是个不死不活的长滩,当时那里建了大量的私人码头。后来,英国人发布一条命令,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外滩的岸线从此固定下来。




外滩一开始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干涉,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滩,也就是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公共空间。


英文名字“The Bund”


再来说说外滩的英文名字,“The Bund”。1848年,英国人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而这条马路的名称,叫“Bund”,也就是现在的中山东一路这里。



“bund”这个词来源于印地语,在英语里是“堤岸”、“有堤岸的港埠”的意思,此名称至今仍是西方很多国家,对于外滩称呼。



这个“bund”的词又是怎么来的呢?对英国人来讲,“the bund”也是外来语。中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东征,阿拉伯中一个叫帕西(Parsee)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国人到印度后,叫帕西人介绍东方的河滩,帕西人称之:the bund。英国人来到上海后,就借用了“The bund”,意为“东方水域的江岸”。


成为上海的中心区域


在上海开埠之前,这片滩涂默默无闻,不太引人注意;外滩被划入租界以后,外国人迅速地在沿江修建了码头,供商船、兵轮等停泊。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外滩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大多集中与此。




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1864年,外滩共集中有洋行61家,这个数字在11年后迅速增加至了157家。1897年,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开业。在这之后,中方以及西方的资本都开始集中在外滩,外滩成为了中国的金融以及贸易中心。


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精卫政权,外滩也随着上海,结束了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滩的大多数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政府机构使用,如汇丰银行大楼在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各国银行逐步撤出中国,酒店及娱乐会所纷纷关闭改做其他用途,原有的租界时期风格的门牌或路牌大多被撤换,外滩沿岸的外国伟人雕像也被撤走。除此之外,到19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


1994年,市政府成立上海市外滩房屋置换有限公司,将外滩的各栋建筑置换经营,以重振外滩金融街的名号。自1995年7月,中国光大银行进驻外滩29号开了先河之后,原先使用外滩各建筑的政府机关,便开始陆陆续续经过置换经营退出了。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

(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