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

视频 | 生逢1978|王珮瑜:掰开京剧门道 吸引年轻观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10-22 08:00

人物小传:


王珮瑜,1978年3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在京剧比赛上拿大奖,成长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她也曾担心今后不会有观众听戏,但对京剧的热爱从未动摇。她读商学院,学习如何推动京剧当代化,学习通过制作系列演出或主题性演出,体现差异化和艺术家的个性化标签。


渐渐地,王珮瑜发现曾经京剧观众严重流失的状况已经改变,京剧发展到今天,有历史积淀、有行业自尊,有一大群满怀热忱的年轻观众,有全社会的支持。

 

 

王珮瑜15岁时在《搜孤救孤》中饰程婴,获得“宝钢杯”全国京剧优秀少年邀请赛优胜奖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这是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十二岁时,我接触到京剧,京剧的力度、厚重感,一下吸引了我。


在我之前,专业戏曲学校从未招收过女孩子学老生。我十四岁破格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克服了许多困难,在专业上小有成就。从全国京剧新苗杯、上海全国宝钢杯少儿比赛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我都拿了大奖。


不过戏唱得好,并不意味着剧场内能座无虚席。


从小我就常常听孟小冬在1947年重新登台唱《搜孤救孤》录音,每唱一句,台下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但在二十多年前,京剧观众严重流失。其实不止京剧,戏校每个剧种演出,台上唱戏的是年轻人,底下坐着的都是六七十岁的白发人。我开始担心整个行业的前景,等到自己三四十岁的艺术成熟期,还会有观众坐在台下听我们唱戏吗?和我一样心怀忧虑的同学不少,有不少人毕业后就不再唱戏了。


虽然有这样的疑虑,但我从未动摇。偶然一次,因感冒没有好好休息,导致声带小结,影响了正常演唱。因为这样一个小“意外”,我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京剧的热爱,舍不得那么多年付出,舍不得辜负师长们的期待。


2015年12月22日,王珮瑜在“瑜音绕梁清音会”上演唱经典唱段《珠帘寨》。


进入上海京剧院后,我发现周围有一群人都在为戏曲振兴而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京剧院就成立了业余艺校,剧院组织一批专业演员深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及京剧艺术,剧院还在白领青年中开设了“Follow Me跟我学”等品牌推广活动。一开始非常艰难,需要去一家家学校做推广,学生也寥寥无几。然而经过二十年耕耘,上海京剧院的这些推广活动变得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社区、学校主动寻找京剧老师,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传播京剧的手段也随着时代发展变得日益丰富。以前,要看戏,观众必须到剧场,现在有了互联网,我可以讲、可以唱、可以录音频、拍视频,可以在剧场里,也可以在高校,还可以做直播。2017年,我个人参加了40余场剧场演出,观看人次超过3万;喜马拉雅音频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更新100期,订阅用户超过2.3万,收听人次超过168万。


近几年来,全社会对戏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戏曲生态越来越好。电视台、网站综艺节目纷纷发出邀约,上海各区乃至全国各地竞相邀请戏曲演员为区域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即将迎来第四季,演出票的销售速度也不断加快。我发现,演出现场80%以上观众都是40岁以下。


王珮瑜近照


京剧能够吸引这么多新观众,是因为其本身的舞台感染力和艺术张力。京剧是时尚的,传统经典就是当年的时尚精品。我们新一代戏曲人,又在不断努力,将技巧、故事、艺术融合在一起,把戏里的门道掰开了、揉碎了,给观众看。


对我而言,求学从艺是不能停止的。每天都要面对新的困难,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我读商学院,学习如何推动京剧当代化,学习通过制作系列演出或主题性演出,体现差异化和艺术家的个性化标签。在打造个人品牌的同时,利用好资源为演出和传播服务。


我一直记得,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对梅兰芳说的一句话,“畹华啊,你要堂堂正正地把咱们京剧演员地位拔拔高。”从艺二十余年,我听到过质疑,受到过忽视,但都已经是过去。我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京剧演员而感到骄傲。


京剧发展到今天,有历史积淀、有行业自尊,有属于自己的魅力。现在有优秀的戏曲演员和作品,有一大群满怀热忱的年轻观众,有全社会的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个有实力、有作品的好演员,并致力于京剧艺术的当代化,是我努力的目标。


(本文作者: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王珮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