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视频 | 老建筑里卫生设施如何换新?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孙启萌

2021-04-20 18:11

愚园路岐山村的小裁缝朱先生,这两天喜笑颜开,裁缝铺开在这里二十多年了,第一次有了一间像样的厕所:“现在真的心里有点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是从来没敢想,真的现在实现心里非常高兴。”



朱先生所在的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是一片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新式里弄,2005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不过,老房子的背后,是72家房客逼仄的居住空间。常年共用卫生设施,是不少居民的"难言之隐"。改善的呼声非常强烈,怎样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为居民改善如厕条件呢?去年底,岐山村一期、二期和宏业花园三个地块的居民,先行启动了厕所改造试点。

这个不到一平米的楼梯间,就是胡阿姨家的卫生间,50年来她和家人都用澡盆洗澡,这次给她的方案是内部提升,增加淋浴设施。胡阿姨家的改造,被称为这次项目中的"一平米改造工程",即利用居民家里1平米左右的空间,改造出一个卫生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概两周左右就能完成改造。



不过,并非所有的征询都一帆风顺。由于大部分居民居住面积本来就小,一旦涉及原有厕所共用,如何分隔,争执就难以避免。

刘女士一家与另外四户共用一个约4平米的卫生间,此次改造,刘女士希望能够敲掉一堵墙,这样她家就能直接开门上厕所。但历史保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要求,外墙立面不能动,内部楼板结构也尽量保留,此外,还要满足不占用公共面积的要求,卫生间的改造,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刘女士这5户人家的改造方案只能按照内部提升来操作。

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卫红介绍了这一方案:“把浴缸拆掉,我们可以做淋浴,然后呢从一个马桶可以增加到两个,这样从使用的效率上可以提高。”

这几个月来,岐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卫红说,自己从书记熬成了"项目经理"。早签字早施工。先行完成改造的居民家庭,厕所间摇身一变成了样板间。首批改造涉及624户居民,方案也根据居民的意见不断调整,尽量做到"一户一方案"。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竑杰表示老百姓,百家姓,各有各的想法,他们都会尽力满足:“改造的方案,马桶的位置,水池的位置,都会有群众自己的想法,前前后后大概改了五轮方案,不断的在修正,不断的在优化、不断的在调整、不断的磨合。”



而江苏路街道的改造经验,未来将在其它街道推广,五年内力争完成17万平米的改造。长宁区非成套里弄房屋居住条件改善工作专班现场负责人陆建欢介绍六月底前将完成一到两个项目,让居民来参观:“同时也做一个宣传,居民的满意就是对我们的工作的认可。”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民生的改善如何兼顾,一直是一道难题。一间卫生间的改造,居民的诉求也多种多样,毕竟这关乎生活的便利和幸福感,这也考验着基层工作人员,如何用绣花针般的工夫将这件好事办好,实事落实。


(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孙启萌  实习编辑:陶亦益 )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