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视频 | 发挥市级医院在本市公共卫生防护网中的引领作用

医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伊罕 实习编导 涂嘉琪

2022-11-11 15:53

本期节目嘉宾:





沈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透析移植分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 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卫生与防疫耗材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院协会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

上海市免疫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 理事

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 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医学专委会 常委




范小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上海市援鄂医疗队雷神山医院临时党委书记、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副总领队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理事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指导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

 

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电视台《医聊大咖说》联合打造的医心向党申康为民系列访谈节目。我们将聚焦上海市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带大家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市级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能级的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

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十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始终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在上海构筑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里,申康中心指导和带领各相关的市级医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一步的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利保障。


在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方面,上海市级医院又做了哪些努力?


本期的大咖说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的沈兵主任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范小红院长,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级医院在公卫体系建设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

 

张译心 主持人:

沈主任我们知道其实2020年开始,全国各地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都是格外的重视。那么就上海市级医院来说,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您最想跟我们分享哪一块?

 

沈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 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在疫情以后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上海市级医院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虽然还谈不上重大成就,但应该说通过着力的补短板、强弱项,在防治网络、硬件布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医防融合等方面,还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绩。


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我们上海的市级医院还是有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首先我想聊一下,我们救治阳性病人的定点医院。我们在设置了常态化运行的定点医院,也就是我们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可以在规定的短时间之内,完成转换的后备定点医院。以保证发生不同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的城市都有足够的定点医疗场所,收治相关的病人。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1+7的格局,就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定点医院。我们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再加上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华山医院的宝山院区,瑞金医院的嘉定院区等,几家后备的定点医院,确保有足够的医疗救治资源。


本轮我们上海疫情也暴露出来,整个重症救治的医疗力量,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爆发性疫情的时候,相对人力资源的不足。因此我们一方面认为前期我们的市级专家组加市级定点医院的专家组,以及16个区的专家组。这样的专家覆盖网络,在本次疫情救治过程当中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工作机制,应该坚持保留下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已经启动了重症救治的医护力量专项培训,有望在今后的两到三年里面,通过19个培训基地的一个培训和考核,显著的扩大我们重症医学医护队伍,提升整个的战斗力。在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的过程当中,我们形成了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重点关注我们的老龄、儿童、孕妇以及重症这四类患者。强调我们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基础疾病治疗并重、中西医的诊疗并重、预防轻症转重症和重症救治并重、以及畅通上下转诊和加强就地救治力量并重的四并重原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总结、凝练和推广,也是应该固化下来的,定点医院的工作其实并不是我们整个市级院在本土新冠疫情爆发时全部的工作,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我们人民群众正常的就医需求,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重大难题,为了解决好这样的难题,我们和各个市级院一道梳理了相关的工作流程,确保非定点医院能够在正常开展诊疗工作,解决群众方面的就医需求。


第一点,壮大我们整个院感防控队伍,强化院感防控的措施,强化我们医院的入口管理,加强进入院区人员的流调、梳理和排查。规范我们院内各类人员口罩佩戴,以及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并且加强一个督察,做好全院全员的感控知识的培训教育,尤其关注我们的进修生、研究生、规培生、实习生等“四生”、还有我们医院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强化院内的环境的监测、保洁和消毒。通过上述这样严格的感控管理工作,使医院的环境尽可能保持安全,而健康的员工在岗率保持可控,从而为群众的正常的就诊创造足够的条件。


第二点,我们是重点管控好我们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实行提级管理,全部由我们的医疗副院长直接管理,加强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的监管,严防院感事件的发生。我们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预检分诊,做到六不出门,切实发挥我们发热门诊监测哨的作用。


第三点,我们也优化了这个流程的布局,尤其是急诊的流程布局,而根据疫情的特点,重新组织了我们医院的医疗流线,设立了缓冲急诊、第二急诊、缓冲抢救室等等设施。确保在兼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病人能看上病,看好病。


第四点,是全院全口径的工作人员以及“四生”,我们实行一个网格化的动态管理。高风险的工作人员,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我们实行气泡式的管理,闭环管理,而杜绝非战斗的减员。


第五点,我们加强了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院诊疗的工作。因为在疫情期间我们很多患者的外出就诊、就医会受到限制,我们组织全市各个市级院加大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供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我们疫情期间老百姓的就医需求。我想我们上述的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的工作经验,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凝练的,将来可以沿用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张译心:

对上海来说,疫情防控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不知道范院长我们公卫中心在日常的疫情防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范小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作为上海目前唯一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定点医院,我们持续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收治和随访工作,坚持四集中的原则和四早策略,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孕妇、具有基础疾病患者的诊治,坚持每日一次夜交班联合查房,多学科合作、一人一测、精准施治、中西医结合,做好患者的心理和人文等在内的综合关怀。倡导和践行早期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确保高的一个治愈力。与此同时,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和流行毒株的变化情况、动态严判、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科学精准的做好分类、分层、分区收治。做好批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准备,包括收治的空间、医务人员的配备、物质的准备、救治药品的储备等。科技助力抗疫积极开展新冠诊疗相关的药物、试剂的临床研究,继续实施最严的院感防控措施,严格全院、全员、全口径人员的管理,从严、从实、从细杜绝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科普宣传,与此同时竭尽全力做好非新冠,包括肝病、结核病、艾滋病、危重孕产妇等患者的常规医疗服务。

 

张译心 主持人:

那除了刚才范院长介绍的传染病之外,其实像高血压、眼病、牙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现在也是逐年的上升,其实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不知道在慢病管理方面,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

 

沈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 主任:

根据2021年统计的数据,我国的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已经达到了3亿人次,那么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像我们治疗度比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我们上海的市级医院,除了开设相应的专科门诊之外,也设立了多学科的联合门诊,或者称为整合门诊,就是我们常提的MDT,比如说糖尿病肾病的整合门诊,脑血管眩晕的整合门诊,高血压心梗的整合门诊等等,整合门诊均有两名以上的专科医师,同时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避免了我们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病人,来回往复的一些就医,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并且提升了用药的精准度。此外,像我们第六人民医院也做了一些探索,近十年来,探索组建了一支糖尿病的社区管控队伍,做到了将慢病管理进行网格化的辐射,并且助力分级诊疗的一个推进。刚才我们提到的是老百姓传统认知上的一些慢病,但其实像口腔疾病,眼病,同样也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疾病。


例如口腔疾病:近年来上海市口腔医院以积极探索提高市民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一个口腔健康管理。针对人群主要的口腔健康问题,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每年服务于数万名的老年人和我们的中青年,那么逐步扩大了口腔健康管理的覆盖的人群和范围,口腔医院还联合我们各个区的牙防机构,对全市十八所特殊学校的1,300多名残障儿童,提供了口腔病的综合防治服务。并且开展了全市的一些敬老院的老人的口腔检查和口腔健康的宣教等相关工作。建立了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口腔病防治的长效机制。另外,我们上海市的眼病防治中心,从2008年以来建立了这个全国的首个百万级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实施动态分级管理,覆盖全市中小学校。截至目前为止,这个累计建档864余万人次,覆盖到的人数是达到312万人次以上。逐步建立起来了近视的筛查、转诊、分级分类干预的眼健康的电子档案,以及动态监管的闭环管理模式。借助健康管理的APP——明眸掌上服务平台,有效衔接了屈光建档,提供了健康查询、复诊通知、就诊预约、专家咨询、风险评估以及科普资讯等相关服务,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质高效近视防控的上海模式。


2021年的上海市的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在经历了近30年的持续上升之后,首次出现了下降,也就是2021年的数据较202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个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除了前面提到高血压、糖尿病、口腔疾病、眼病等常见的慢性病之外,皮肤病、性病也是应该要被关注的领域。我们上海市的皮肤病医院是上海市为一家以皮肤病、性病为特色的市级公立的三级专科院,其中的皮肤医院的性病的日门诊量平均为500人次每天,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于这个全世界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以上,其中大量是疑难杂症,是目前上海市皮肤医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诊量最大的,临床诊治能力最强的性病的诊治机构,成为这个名副其实的、实至名归的全球有引领作用的性病临床服务中心。2012年至今的门诊接诊的性病的患者超过了100万人次,病房接收的病人超过了1.3万人次,为皮肤病的公共卫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申康中心也积极统筹协调我们各个市级医院,根据学科的特色和病种的特点,推出了各类与慢病有关的健康大讲堂和科普短视频。


张译心 主持人:

 范院长刚才你也提到了其实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只是一个方面,除了新冠肺炎像其他的传染病您提到的肝病、艾滋病、结核病等等,这也是我们公卫中心日常防控的一个职能,我们很想了解主要的传染病,目前在上海发病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发病率是什么样的?

 

范小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总体说,上海市的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低,且逐年的下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市艾滋病总体上持续控制在低流行的水平。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显著提升,输血传播基本上已经阻断,HIV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2021年本市的肺结核疫情继续控制在全国最低水平,本市户籍人口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3180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21.4,较2020年同期下降3.2%。非本市的户籍常住人口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为2645例,发病率十万分之27.1,较2020年同期下降0.7%。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儿童免疫规划甲肝、乙肝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9%以上,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服务已经覆盖全人群,急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张译心 主持人:

其实刚才范院长介绍的这些数据也让我们知道,我们公卫中心是摸清了上海传染病的一个底数,摸清了这些底数之后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危害,咱们公卫中心又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范小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我国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可以概括为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建立三级防控网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在传染病防控系统中,政府各级的疾控部门,综合医疗机构和传染病的专科医院承担着相应职责,共同完成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公卫中心作为上海唯一的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在传染病的防控和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传染病定点整治医院的主导作用,加强传染病与感染病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优化学科布局。医院目前的学科已经达到45个,强化了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的建设,降低传染病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 加强传染病学科群的建设,我们组建了艾滋病、肝病、结核病、感染病的MDT的团队和学科群。继续加强上海市的传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传染病专病的诊疗水平和能力,提升救治的成功率。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牵头建设长三角传染病的医联体以及上海市传染病与感染病的专病联盟,建设早期预警、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预测疾病转归及转诊体系,努力实现传染病救治能力和质量的精制化,提升上海市和长三角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


四、加强传染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发救治新技术,制定各种诊疗规范,提升防治能力。


五、医防融合,加强预防。在艾滋病的专病防治具体举措及成效方面,包括以下:

1、在HIV的高危人群中,我们开展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有效降低了性传播风险。

2、开展母婴的阻断工作,使我市20多年来维持了新生儿HIV零感染。

3、与上海市的疾控联合开展治疗及预防的策略,并努力达到了三个90的目标,即90%的HIV的感染者知道自己被感染,90%知道自己被感染的HIV的感染者,启动了抗病毒的治疗和90%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达到病毒学的抑制。

4、目前已经实现后面两个百分之九十,从而有效的控制了HIV在我市的传播。通过这些独到的方法和经验的应用,使得我市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其中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患者病死率降到5%以下,合并结核的患者病死率降到14%以下,合并淋巴瘤的患者两年生存率提升到70%以上。

5、践行全病程的管理和一站式的服务,使艾滋病患者可以在公卫中心实现包括手术,血透内镜等各种医疗的需求,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结核病的治疗方面,公卫中心的结核病学科,可以说在国内是亚专科最为齐全的,我们接收来自全国各地难治行危重症的结核病,结核病合并其他共患的病患者实现0到100岁的一站式无缝救治,努力降低结核病的病死率。同时我们不断强化结核病病原学的确诊能力,提高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治率,多种多样的合格标本采集,传统的结核图片技术的优化,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等等,使得结核病的确诊率在全国领先,儿童结核病的确诊率高达6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引领新型结核病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以及临床研究,助力结核病的早发现。比如我们牵头开展了重组融合蛋白EC皮试的I-III期的临床研究,以及18岁以下儿童临床研究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已经上市、应用于临床。我们牵头了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新型疫苗的关键技术研究。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我们建立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闭环管理机制和肝炎、肝硬化、肝癌全病程的管理模式,对高危的人群进行检测及疫苗的补种,减少新发病例,做好抗病毒治疗的规范使用,肝纤维化防治的科研支持,阻断了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等中末期的肝病发生率。加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的真实试验研究,优势人群乙肝临床的治愈率高达了50%-60%,达到国内外的最高水平。


我们通过内科、外科协作、中西医结合,实施慢性肝病的一体化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成立了门脉高压的MDT整合门诊,代表门脉高压整治最高水平的TIPS手术的手术,我们年均近百例,位于我们全市的前列。我们公卫中心的妇产科,创建于1985年是国内第一家集产科与肝病于一体的特色儿科室,是上海市的产科肝病监护中心,上海市卫生局医学领先专业的重点学科。2007年新成为上海危症孕产妇的会诊、抢救中心之一,负责了全市孕产妇合并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针对病毒性肝炎孕产妇不同阶段,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评估,综合治疗,母婴阻断个体化治疗。比如说给予科学指导母婴儿喂养等,至2018年至今,已有千余人次的肝病孕产妇在公卫中心顺利分娩,乙肝母婴的阻断成功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


近年来,我们抢救了多起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孕产妇病例全部获得成功。因此我们也获得了上海市母婴安全的红枫奖。公卫中心也创立急速化的救治肝衰竭策略,在人工肝血液净化救治技能实施运用方面,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肝衰竭的救治成功率达到70%以上。公卫中心重症肝炎的收治病人数,始终位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重点监测病种的前列。

 

张译心 主持人:

其实无论是刚才范院长所介绍的传染病的防治,还是沈主任所介绍的慢病管理,我想这都是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当中的常规军。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特种兵”,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所以精神卫生健康可能也被我们关注。那也不知道在过去的十年,我们在精神卫生健康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沈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 主任:

在我们上海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600号,牵头建设了精神卫生的1加16的医联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区、街道包括乡镇,三级精神障碍的一个防治网络。做大做强,包括专业防治和社区康复、行政管理等的分层次,网格化的工作体系。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国首创了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服务的管理模式,组织了全市16个区有序开展了患者的筛查、诊断、社区随访、用药管理及家庭护理教育,社区康复等相关工作。同时推进了无业的贫困的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的实施项目,以及长效治疗药物的应用,提高了病患和家属的获得感。一系列举措在重大的这个时间节点,以及进博会等这些重大的活动保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精神卫生中心也利用这个专科的优势,指导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探索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完成并建立了全市心理咨询的人才信息库,协助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起草发布了上海市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实习和考核管理办法,促进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相关服务。此外的精神卫生中心还组建了全市心理危机的干预队伍,开通了上海市的心理热线:962525,平均的年电话的接待达到了5万人次,其中的四分之一是来自未成年人。整个工作推进了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和平台的建设,很好的服务了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

 

【结束语】

张译心 主持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的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才能切实的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非常感谢沈兵主任、范小红院长做客本期大咖说。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