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9″

视频 | 独家丨博物馆如何“可持续”国际博协专家这样说

艺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珏

2023-03-31 22:50

博物馆能否“去殖民化”?文物返还有何新趋势?社区参与如何助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近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办,60位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文博界、国内部分博物馆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SMG融媒体中心专访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主席艾玛·纳迪、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卡洛尔·斯科特,以及埃及文旅部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沙班-阿卜杜勒-加瓦德,共话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未来。



国际博协确定的博物馆最新定义中,首次提出“社区的参与”,您如何理解?


艾玛·纳迪(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主席):国际博协对博物馆提出新定义,强调博物馆与所在社区进行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新的考虑收藏的方式。从18世纪末欧洲建立博物馆以来,人们的目标是收藏尽可能多的物品,以建立一种全球性的博物馆,在那里展示人类文化的所有活动。现在,我认为收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趋势是沟通。博物馆之间要相互协作,交流互鉴。博物馆要走出去,要与当地的社区进行互动,关注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学校在其中发挥的力量,博物馆教育工作也很重要,博物馆必须与学校密切合作。



卡洛尔·斯科特(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去年我去了捷克布尔诺的一家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邀请了很多社区的公众参加活动,有教师、工人、精神病医生、理发师、电台主持人,家庭主妇等。策展人不是主动解读藏品,而是邀请公众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藏品。当时他们选择了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然后解释了选择的原因。我记得有一个人选择了木刻作品,因为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儿童故事中的插图,每个人都在参与。我们改变解读藏品的思维框架,打造无边界的博物馆。


数字藏品”、“元宇宙” 是博物馆在数字化探索中竞相涉足的领域。您如何看待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卡洛尔·斯科特(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数字化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它是主角还是配角,它的可能性是什么,它的关注点是什么。如果我们变得过于依靠数字化,当我们面对气候问题,电能减少的情况下,数字化会带来什么后果,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都需要考虑在内。



艾玛·纳迪(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主席)数字化不仅是博物馆策展的创新手段,我们更想强调的是,数字化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博物馆藏品可能会面临自然侵蚀、人为损坏、偷盗等风险,数字化很重要的是可以对每一个藏品进行完整的记录,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检索到它的描述和图片。



大埃及博物馆备受全球期待,历经20年,即将正式开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有什么亮点?


沙班-阿卜杜勒-加瓦德(埃及文旅部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毗邻吉萨大金字塔,馆藏超过10万件文物,也是历史首次展出图坦卡蒙国王的宝藏以及保存完好的5000多件陪葬品。博物馆大厅陈列了100座巨型石像,十分震撼。它有最大最现代化的实验室来保存并修复文物。



它就像是埃及给全世界的礼物。很重要的是,让大众了解埃及人是如何创造他们的文明,并成为世界的荣耀。


今年一具曾在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古代木棺被交还给了埃及,此前美国官方曾判定该木棺是多年前被偷盗的赃物。2021年,开罗当局成功从世界各地,收回5300件被盗文物。归还原籍国被盗或走私的文物,在近些年已悄然成为趋势,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沙班-阿卜杜勒-加瓦德(埃及文旅部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2002年,埃及成立了文物返还部门,但早在1983年,我们就开始意识到文物返还的重要性,并开始这项工作。我们已成功地将3万多件文物从其他国家运回埃及。


在文物追索返还方面,埃及和美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当时我们发现古代木棺以非法途径被运出埃及后,就开始与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谈判,博物馆同意将棺材运回埃及,并为棺材提供担保,也无需埃及支付运送费。


我们还与瑞士、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和约旦等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任何通过非法方式离开埃及的文物,我们都会努力将其返回埃及。这些文化遗产属于埃及人民,为了推动遗迹保护工作,我们开设了博物馆学校,组织学校的孩子们到博物馆参观、研究、实践,让他们成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守护人。


艾玛·纳迪(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管委会主席)去殖民化和文物返还是当今博物馆面对的主要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才刚刚开始。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 去殖民化 文物返还”展开讨论,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汇集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


卡洛尔·斯科特(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我觉得,博物馆去殖民化和文物返还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对此展开对话,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弄清楚它所包含的意思,这涉及到几个因素,首先,博物馆必须非常谨慎地确定文物的出处,我们必须非常仔细地审视我们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必须具有包容性,并尊重其他文化,尊重其他的认知和观察方式。其次,很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与这些藏品所在社区的大众进行对话,从而能够了解这些藏品的价值。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博物馆的领导力、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否胜任这项工作等,只有来自上层的意愿和关注,我们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珏 摄像:朱晓荣 徐玮 剪辑:王珏 灯光:周忻乐 实习生:孙安妮 编审:王琳琳 邢维 李姬芸)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