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视频 | 重启三星堆①丨打开三星堆之谜的一串钥匙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邢维

2021-03-20 10:13

站立铜人像,黄金杖,纵目面具,头顶铜樽……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西岸的三星堆遗址自1929年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1980至1986年,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两个器物坑出土了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像饰件。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困惑与疑问产生,谜团重重。坊间更是流传着“外星文明”的说法。







“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持续支持四川省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展示了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深入开展。



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以三星堆、竹瓦街、小田溪、城坝等等遗址为重点,深入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同时,指导四川省、广汉市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用好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这次的考古发掘我认为是对于破解三星堆之谜出现了钥匙,这个钥匙不是一把,我认为是一串。这一串怎么讲,以前如果说是一把的话,可能是对于器物本身的分析,可能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把。”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表示。



“本次发掘其实不仅仅只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情,我们的后代其实也还要接收到我们三星堆祭祀区的发掘工作的红利,所以说要保留足够多的信息,为今后的研究展示和社会的服务提供足够丰富的资料。”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考古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表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邢维)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