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无尽边疆”真能治愈美国的科技焦虑症吗?

子午观潮

梁亚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2021-05-23 21:06

这周,正当国际社会都将注意力聚焦巴以冲突的同时,美国又通过了一部心心念念的法案。



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86比11的表决结果,终止了围绕《无尽边疆法案》的冗长辩论程序。这也意味着,该法案将在参议院的正式审议中进入快车道,大大提高了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的速度。5天前,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以24比4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了该法案,随后送参议院表决,众议院类似法案也正在推动中。


从名称和内容来看,《无尽边疆法案》是一个致力于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并确保科技领域优势的法案,将授权五年内拨款1000多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但是,从历史和目前美方诸多政治人物的表态来看,则具有明确的对华战略竞争意味。



“边疆”或“前沿”(Frontier)在美国的社会文化中拥有特殊含义,因为美国的立国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向未知的边疆扩展、开拓的历史。正是在西进运动中,不断获得新的自然资源、新的军事安全以及新的发展空间,北美13个松散的殖民地联合体最终成长为称霸世界的霸权国。因此,边疆在美国的政治与社会文化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历史学家特纳(F.J. Turner)甚至认为,边疆是美国进步的象征。


二战结束前夕,罗斯福总统将边疆的概念引入科学领域,指出:“思想的边疆就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以进行这场战争同样的远见、胆量和动力去开拓这些新边疆,我们就能创造更充实、更富有成效的就业和更充实、更富有成效的生活。”时任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OSRD)局长的布什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更是直接点题《科学:无尽的边疆》,指出科学将取代美国西部物理上的边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标准和推动社会变化的新动力。



也正是在“无尽边疆”的概念下,美国政府在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同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被烙下深深的对苏战略竞争烙印。冷战初期,苏联在多个科技领域的领先,例如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成功实现人类漫游太空,第一个建设国际空间站,第一个探月登陆等,不断刺激美国不甘落后的神经。因此,在美国的政治文化中,“无尽边疆”不仅意味着科技领域的无止境,同样意味着对苏战略竞争的无止境,成为对苏联冷战的重要工具。


所以,当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在去年引入该法案的时候,再次表露出美国面对科技竞争压力时的焦虑,其目的不仅是要重振美国的科技研发,而且隐含着激活美国冷战意识与思维的目的。在当前情况下,后者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前者。因为《无限边疆法案》所涉及的资金仅有1000亿美元,无论是总量还是比例上,都无法跟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投入相比。



从内容上来看,目前法案的篇幅已经由160页扩增到340页,夹杂了太多不同议员的私货,甚至包括防止中国对美国社会进行渗透和影响的措施。这使该法案对科技进步的聚焦被严重影响。未来即便参众两院最终通过该法案,也很可能意味着附加更多的“特殊专款”(Earmark),最终变成一个无所不包和到处撒胡椒面的大白象——昂贵而无用之物。


当然,《无尽边疆法案》的实际效果当然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它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冷战思维却非常值得我们警惕。这种思维的重点不仅在于增强美国自己的实力,同样重视对竞争对手的直接打压。所以,该法案所推动或形成的中美科技竞争并不可怕——事实上这种竞争反而会促进科技领域的良性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它所推动的两国之间的“科技脱钩”和对两国战略关系的重新塑造。



这意味着浪漫主义的全球化时代可能将终结,不同技术路径的区域全球化将沿着地缘政治的分裂线分别展开。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将从基本的经贸领域正式提高到科技新维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将被迫在技术路径上做出选边站队,对世界产生最大和深远的影响。


习主席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长期仅次于美国,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如果科技世界注定要分裂,我们仍然有信心赢得这场竞争。


(看看新闻Knews编辑:赵歆 郝苗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