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裕:城市文化具有无法数字化的特质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车岸原
2016-10-11 21:29
21世纪全球城市治理的“文化转向”,使得创意文化经济、城市文化软实力、市民文化权利及文化参与等,一跃成为城市发展策略的主流论述。对于大部分的都市治理与政策实务规划者而言,究竟如何透过“文化”来治理和领导都市发展,或者明确地衡量艺术文化对于城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实质影响力,却依旧是一个抽象而难以落实的概念。
面对大数据的时代,透过科技的运用,大数据、量化统计工具的掌握,以及艺文数据库的建构,的确有助于文化政策制定者、文创产业与市场和第三部门艺文组织工作者,能够更精准地厘清问题,有效地进行分配资源,并且清楚指认文化政策发展方向。当然,城市文化有形、无形资产的深层价值与无法以数字化约的特质,也必须进入城市文化治理者的思维视野。
【视频】城市文化具有无法数字化的特质
英国作为创意文化产业的老牌国家,引领全球文创经济潮流20多年,近年来却发现文创产业政策评估严重的“数据化”、“产值化”。艺术文化活动的产出,经常透过统计的计量加以肯认,尤其是文化的经济效益,如观光、雇用、创意产业的数值。许多城市也明确体会到,文化价值仅仅靠文化的调查统计等量化的数值,是绝对不够的。若艺术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感动”、“美感的共鸣”、“日常生活的平凡实践”与“艺术的世俗超脱”,那么城市除了文创产值之外,更必须寻求文化政策中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原真价值、美学价值、象征价值、认同价值,乃至于社会和谐及参与等深层的文化意义。
文化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连结深厚,现今华人城市文化必须思考如何激发社会文化的深层力量,肯认多元差异的文化价值。
城市文化政策究竟有哪些不同面向的影响力?面对大数据的时代,文化价值应如何适切地于量化与质化的范围中取得平衡,重新凸显文化于经济与产值之外的核心价值?因此,城市文化政策部门如何透过不同学门、理论取径,适切、深入而全面地衡量、比较城市文化的不同价值,成为此次城市论坛的主轴。
而城市艺术文化的实务工作者与政策研究者,能否有效评估、论证城市文化政策的影响力,将艺术人文学科方法论与思维,重新导入文化价值的经济与社会科学评量模式,投入兼具质性与量化的“文化价值评量”与“文化整体影响评估”制度之规划,开创城市文化价值评估的崭新定位,也着实成为两岸四城文化论坛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关键。
(编辑:阴怀德)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