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再见,默克尔丨做好准备,中德关系或迎来巨变?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陈维琴
2021-09-24 16:34
长达16年的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我们有些担忧,默克尔卸任之后,中德乃至中欧关系,会发生震荡吗?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
默克尔的“对华政治遗产”
都说默克尔比较“友华”,但其实她不是一上来就对我们温和的。
2007年9月,默克尔以"私人名义"在总理府会见窜访欧洲的反华分裂分子。当年10月,她出访印度,在新德里大谈"价值观外交"。这些操作,导致中德关系跌入谷底,两国经贸大幅受挫,她领导的"大联盟"内部分歧加剧。不过,栽了跟头之后,默克尔很快就能吸取教训,她反思说,“我们不能让价值观和利益,发生激烈的竞争,要找到正确的平衡点。”
而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更是让默克尔感受到了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欧债危机之中,中国施以援手,不断增持欧债。还有德国的对华出口,从08、09年到10年、11年,出现了5成左右的大幅增长。可以说,在德国、欧洲深陷危机之时,中国给予了有力支撑。
我在《外交政策》上,读到了一篇叫做《默克尔对中国和世界的真实想法》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细节,一位与默克尔关系密切的外交官说,“默克尔对中国的经济成就表示钦佩,十年前,中国购买欧债,并为德企提供市场,默克尔没有忘记这一点。”
因此,近年来,中德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经贸合作的提升。
中国是个出口大国,但大家知道吗?中国对德国,经常是逆差。从2005年,也就是默克尔上任那一年到现在,德国对华出口增长5倍,达到1000亿欧元左右,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众、宝马、西门子等德货也是随处可见,其中大众在华有33个工厂,中国市场占其全球份额的40%。
经贸合作,当然要互惠互利。反过来看,默克尔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说德国赶在去年年底,它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最后一刻,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再比如说,顶住美国的压力,拒绝将华为排除出德国市场。虽说这两件事儿还是悬而未决,但应该说,默克尔已经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力了。
所以,西方世界内部,一直对默克尔颇有微词。我随便google一篇文章,这篇是美国当代德国研究所发表的,里面的批判就不少。
说默克尔对“新疆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不够强硬”;对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和知识产权问题不够重视”,说她“企图蒙混过关,把经济和政治分开,不顾一切地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
说到底,这些美国专家、亲美专家,就是怪默克尔没有对美国亦步亦趋。
从价值观上来说,德美确实更近一些,默克尔也并非不重视所谓的“西式价值观”,从2015年德国张开双臂,接受难民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
但在中美之间,默克尔还是尽力保持平衡。她曾说过, 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是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她也说过,德国在大国竞争当中非常脆弱,当看到中国的分量和影响力必然增加的时候,德国不能站错队。
默克尔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德国的利益,这也无可厚非,她是德国总理。
但好在,默克尔维护德国的方式,是务实、灵活、有原则的,原则就是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合作发展。在美国打造的一个日益对立的世界里,她没有做非黑即白的选择。
应该说,默克尔在执政期间,努力稳定中德、中欧关系,这和宣扬“中国威胁论”,处处遏华的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德关系,会不会经历起伏?
但问题是,默克尔之后,德国会保持这种务实吗?中德关系又会经历起伏吗?
这其中,一个最直接变量就是:谁上台?
目前,有三个主要候选人,联盟党的拉舍特,社民党的肖尔茨,以及绿党的贝尔伯克。首先,基本排除贝尔伯克,她近期负面新闻缠身,但就算没负面,也基本没戏。
原因就在于德国人的“国民性”!德国人喜欢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最终应该还是会选一个大党派。
曾经有专家说过,“德国人当然希望有选择,但是他们不一定想要改变。”改变就意味着要面对未知,而不少德国人不想要这样。
所以,什么样的选举结果最“舒服”呢?就是“选了和没选一样”。
深得这一精髓的,就是社民党的肖尔茨。
肖尔茨与默克尔虽然不属于同一党派,但肖尔茨作为副总理兼财长,和默克尔并肩战斗过,很熟悉默克尔的行事方式。
肖尔茨在给杂志拍照的时候,特地比一个默克尔的“菱形”手势。在电视辩论的时候,他语调平静,没有过多的表情,被德媒评为最像默克尔。
早在上半年,肖尔茨就自我预测过,他说,德国人一定会静下心来想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默克尔走了,该怎么办?”然后他们会发现,我是最像默克尔的人,他们就会来选我,来选社民党。
另一个主要候选人,就是与默克尔同属联盟党的拉舍特,在对华的看法上,他与默克尔几乎一致,而且他也曾说过:中国是对手,但也是合作伙伴。
总之,无论是肖尔茨还是拉舍特,未来的中德关系,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其实,德国的对华政策,不只是总理,或者是他们所在的党派决定的,更是德国这个国家的国情所决定的。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德国如果大力发展政治、军事力量,是会遭打压的,德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地位,更多是来自其经济实力。而德国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它当然要考虑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感受,但在安全上,它又不得不依靠美国,所以无论是默克尔还是新总理,他们都不能脱离德国的基本国情行事。
默克尔在执政的最后阶段,也还在给继任者铺路,她先去了美国,再去了俄罗斯,又去了乌克兰,跑了一大圈去谈“北溪-2”的问题,临走前她还是想平衡好各方的关系。虽然这事儿与中国没啥关系,但相信这也会给继任者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不过,新官上任,我觉得可能还是要起波澜。拜登政府喊着要联合盟友,德国新总理一上台,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吧,前段时间,德国近20年来首次派遣军舰前往南海,就是要“配合”一下美国。而且欧洲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分歧也比较大,新总理能扛得住压力吗?会不会有“激进”操作?这些可能性,暂时都不能排除。即便老练如默克尔,上台伊始也栽过跟头。
所以,中德关系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出现波动,但我觉得如果波动,我们也不必过于惊讶,德国最终应该还是会回到经济利益驱动的旧轨道。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不太写德国,因为比较“无聊、无趣、四平八稳”。但与美国带来的“一惊一乍”相比,德国的这种“无聊”,对于德国人民,对于整个欧洲,对于坚持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呢?在此希望德国未来在新总理的带领下,继续走在稳定发展的道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