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淮海路太平洋百货明谢幕 中心城区商圈如何转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邱旭黎 洪焕铨

2016-12-30 20:12

【视频】新闻透视:淮海路太平洋关门背后的商圈转型



明天最后一天营业

上午,淮海路太平洋百货沿街大门已经紧闭,只能从地下2层地铁口进入。商场内也是一番冷清模样。仅剩的几家商铺挂起了大大的特卖招牌,准备坚守到最后一刻。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1997年开门营业,一直是淮海路商圈的地标,时隔近20年后的谢幕,让不少上海人感慨。业主方透露,这次是太平洋淮海店租约到期,他们打算收回门面,改造后自己经营。



中国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透露,业主方会借这个机会对太百退出瑞安广场进行一个升级和调整。


淮海太平洋的关门,只是南京路、淮海路等老牌商圈筹谋转型的一个缩影。

南京东路步行街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在这里,四大百货公司曾经创下亚洲百货业的无数先河——比如,最早在百货公司内使用自动扶梯,最早要求服务人员穿统一制服。

转向文化、体验、服务、特色的综合体



而今,电商的抢逼围,实体新商场的咄咄逼人,都让传统百货业风光不再。

百货商店单纯购物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大家普遍对商场的消闲、娱乐功能有更多要求。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琰认为,消费群体是不断变化的,“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有目的地、针对性的转型,更好地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转型二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目前,淮海路南京路这两大商圈,常住人口少,客流潮汐特征明显。


据了解,黄浦现在常住人口不到70万,但是工作人口有200万。200万通勤族,正是潜在的

消费人群。


此次商圈转型方向就是瞄准了他们的需求。像南京路商圈将调整8个项目,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括华联商厦、永安百货、新世界百货等。

淮海路商圈将调整11个项目,涉及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第一百货淮海店、华庭伊势丹等。改造后,这些传统百货巨头都将更注重文化、体验、特色和服务。

黄浦区副区长陈卓夫分析,实体商业转型的方向,在于探寻并满足消费者“对社交、对文化、对商业综合的以及结合体的需求”。

重点关注本地家庭消费



除了通勤族外,本地家庭的消费需求,也被格外关注。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和东方商厦就将在明年初启动改造升级,两店将合并成立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目标消费群将从以往的以游客为目标,转为以上海人为主。

王晓琰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转型后的商业模式,“会适度地去减少纯商品的比例,体验式书店、创意集市等文化精品项目都可能是我们未来在这个商业体里希望去做整合呈现的。”

据悉,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将被改造成一座全透明的智慧型体验商场,重点面向热衷走在潮流前沿的年轻白领,预计2018年年中恢复营业。

而提升服务、打造舒适软环境,也是未来这些商场转型的重点,比如部分商场会针对消费争议,试行先行赔付机制。让这个商圈把“国际一流、有上海特色的世界级商圈方向”发展,让消费者再回来。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