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急诊分级制度沪上实施,收效如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霍云

2016-11-05 20:20


11月5日中午,瑞金医院急诊部绿色急救通道,突然有救护车送来十名公交车事故伤员。经预检,医生们判断没有重伤员。几分钟后,部分伤者被安排去做影像检查,其余都分散到各相关科室依次候诊。


【视频】急诊分级制度沪上实施,收效如何?


这就是急诊分级救治。患者们无论是救护车送来的,还是自行前来的,都要先接受预检。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医护人员会将他们分成一类危急、二类紧急、三类普通、四类非急诊四种,分别对应相应治疗。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称,一级病人分秒必争,二级病人需要几分钟内完成,三四级病人可能花上半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急诊医疗资源集中救治那些濒临死亡的患者。



也就是说,哪怕是救护车送来的病人,也未必可以优先就诊。而自行前来的患者,如果确实情况危及,就可以提前看病。像这位鼻血不止的中年男性,因为在急诊预检台,测出血压偏高,可能有脑血管疾病风险,就被立即安排优先挂号、优先就诊。



为了避免危重病人优先就诊被其他患者误解,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一些医院还对电子叫号系统做了改进。像儿童医院急诊台,就根据小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发放不同颜色的挂号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现场发现,有一个小朋友高烧39度,预检后,他的父亲拿到了B级挂号单。挂号后,叫号系统会自动将他们安排在优先就诊序列。这样的改变让孩子爸爸十分感动。



系统优化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接诊医生,否则,他们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给其他患儿家属做解释。


儿童医院急诊医生表示,以前虽然护士发现有患儿的病情比较重,也会让他提前过来就诊,但是没有号码的识别,有时候就会造成家长的一些纠纷。现在这样处理,家长都能明白。



多年来,医院急诊室之所以急不起来,就是因为有大量非急诊病人前来挂号。医院不能拒收,但大量非急诊病患的涌入,无疑也会拖延急诊效率。


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高卫益表示,到我们急诊来看病的,真正符合急诊指针的病人,保守估计不超过50%。而针对抢救车统计,真正达到危重程度,需要进抢救室的病人不足20%。



再比如儿科专科类医院,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这天的电子叫号屏显示,当天在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的B级患儿仅有57位,而对应非急诊类的C级却高达700号。实行急诊分级制度后,将可有效改善多年来急诊急不起来的问题,确保危重患者得到优先救治。


市卫计委也希望广大患者和家属能了解急救资源的稀缺性,根据自己病情,合理选择门急诊就医。


有限或稀缺资源,都需要通过有效分配,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这也是急诊分级制度实施的依据。在上海很多大医院,把急诊当门诊的情况很普遍,急诊室始终人满为患,如果继续依据"先来后到"次序诊疗,的确会延误一些危重患者的救治,而实施分级后,无形中能确保每位市民重病时的优先治疗权。当然,这一制度也对预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正确预估,将关系到最后公平公正地分配资源。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