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视频 | 小而美的社区运动场是如何建成的?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赵一凡

2021-12-19 19:27

“去哪儿健身呢?”一些居住在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常年对体育健身有着迫切的需求。今年以来,上海在打造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同时,也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的理念。社区运动空间如何从社区内部挖潜?居民们的健身诉求如何满足?来看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报道。

太极推手、跷跷板,蓝色的运动器械,搭配五彩的地面,自从这个80平米左右的运动场嵌入到小区后,长宁支路279弄这个老公房小区,瞬间就有了活力。扭扭腰,推推背,伸伸脚,小区里的阿姨爷叔们,终于不用跑到一公里开外的中山公园锻炼了。



这处社区运动场的前身是一个大花坛。由于疏于管理,久而久之成了堆放垃圾的消极空间。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老旧小区本就缺少运动空间,这块区域在设计师江嘉玮看来弃之可惜:“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点位,是因为它周围到街心花园的运动设施可达性并不高,我们会选择这样的,可以在狭缝当中加入街区的一个运动场。

平整花坛后,设计方根据居民意见,添置了呼声最高的运动器械,方案几易其稿,连一张座椅也一挪再挪。

目前上海市民健身中心街镇覆盖率仅40%,社区小型体育运动资源也供不应求;随着市民体育运动需求的日益旺盛,如何从社区内部挖潜,盘活消极空间,成了增加社区运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普陀区曹杨四村内的这个厂房,被列入了曹杨社区的改造项目,前期的调查问卷里,不少居民都期待改成运动场所。刘晓嫣上海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副院长汇总后反馈,问卷中的百分之五六十,都会主动写道我们要健身的场馆要运动设施:“有的还写到要多个健身场馆。



老厂房两层楼高,共800平米左右。能改造成运动场所固然是好,但位置紧邻着居民楼,会不会造成扰民?具体配置什么样的运动设施合适?这些问题都在居民意见征集会上引发了热议。

根据居民意见汇总,老年健身器材、瑜伽房、儿童沙坑等动静较小的运动设施呼声最高,项目方随后公开27种设计方案,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用途,供居民投票选择,结合专家组评审,得票最高的方案近日新鲜出炉。

这个曹杨新村社区美好生活体验馆,力争在明年完成改建,早日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锻炼的美好心愿。而长宁支路279弄社区运动场的设计团队,也在运动场落成后的一个月,又一次敲开居民的门,收集大家的意见反馈。未来,上海还将最大程度发挥空间使用效率,创新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体育健身设施。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副主任程蓉透露:“争取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社区级的体育设施就满足在老百姓步行十五分钟范围内,这个覆盖率,要达到85%。”



大到综合性体育运动场馆,小到社区运动场,体育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不断丰富百姓生活的工程。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努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打造全民建设活力城市。计划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画出一个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视频剪辑:杜杜 实习编辑:倪君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