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

视频 | 吴晓如: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会杰 杨臻 吴迪

2021-12-09 19:49

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中国的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走在世界前列。自1999年创立以来,科大讯飞在中国入世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创造着中国价值。 



按下按钮说一句话,即刻就能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播放出来。科大讯飞近年来推出的诸多智能翻译机、智能录音机、语音转写笔记本等产品风靡市场,并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然而,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清晰地记得,90年代末的中国语音技术,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那时,微软、IBM等国外IT巨头纷纷开始涉足中文语音领域,在中国市场广罗人才,几乎瓜分了中国的语音市场。



科大讯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围的。最早实现反超的“赛道”是语音合成技术,“我们导师判断,语音合成很快就能推向实际应用,所以当时实验室聚集了最精锐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吴晓如回忆,当时语音合成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后,科大讯飞的该项技术率先在114播报中实现了应用,让原本一字一蹦的播报变得顺畅了很多。“应用实现了,大家的动力就更强了,整个就形成了技术与应用互相促进的效果”。



实现单项突破后,科大讯飞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而中国的入世和市场的开放,也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从国外引入至中国,进一步扩大了科大讯飞技术的应用面。“比如早期你要查询自己的银行余额非常麻烦,要到银行里面去打个单子才能查到,后来就有了客户服务电话,大量地减少人工的成本。像类似这种应用,原来是在国外有的,被一些国外的平台厂商带入到了国内,再通过技术选型,选到了我们”。吴晓如说。



后来,科大讯飞的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金融、通信等行业领域,逐渐由点到面铺开。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始了全球化历程。最初“走出去”时,国际上普遍存在对中国高新技术不信任的疑虑,科大讯飞凭借其在语言学习、语言评测等领域的扎实技术,渐渐打开了新加坡、日本、北美等地区的市场,很快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语音公司。



在受益于开放市场红利的同时,科大讯飞也选择了“开放”。2010年,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大讯飞发布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截至今年11月底,科大讯飞开放平台上,已聚集了超过270万个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130万,其中不乏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企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赋能性的技术,它的应用面很宽。讯飞不可能做所有的应用,把它开放出来让更多的人用,这个产业就会很热,从而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进步”。在吴晓如看来,入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推进是看得见的。“国内外的相互交流,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相互促进,推动整个技术应用的步伐进步得更快”。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会杰 杨臻 吴迪 编辑:杨臻 老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