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1″

视频 | 视频|见证一个半世纪的“西乐东渐”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国庆开馆试运营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沈倩

2017-09-28 18:00

国庆前夕,申城的文化建设又有大动作。27日,八大工程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和程十发艺术馆同日开工,而国庆期间,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将率先与市民见面。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位于宝庆路3号,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比邻而居,是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下的花园洋房。它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曾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居所。经过修缮后,如今这座百年老宅重获新生,未来它将承载起展现交响乐从西方走入上海、走进中国百年历程的重任,填补交响乐从未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交响史”的缩影


序厅里,中国第一架专用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斯坦威钢琴静静伫立一旁,仿佛正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那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交响乐走入上海乃至全国的难忘历程。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外来文化通过这座商埠进入全国,在与本土文化的火花碰撞中,产生出了中国文化艺术史的多个第一。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一支有着“远东第一”的美誉,成员都由外国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工部局乐队,于1879年诞生了。随着它的诞生,西方音乐在中国正式开启新纪元。在博物馆,游客将有机会聆听那黑胶唱片记录下的,工部局乐队演奏的乐曲。



1938年,工部局乐队的成员中,开始出现中国乐手的身影。谭抒真、李德伦、黄贻钧等名字日后都将被中国交响史铭记。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日趋成熟的工部局乐队,在原有的基础上组建了如今闻名遐迩的上海交响乐团。上交也一步步成长为汇聚中国最优秀演奏家的地方。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当时的交响乐大家,大多是从这里起步,逐渐为人们熟知的。上海交响乐团一路见证了中国自晚清以来西方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巨大变迁,我们也将这,称为“西乐东渐”。 



交响之声薪火相传


上海交响乐博物馆共珍藏了300多件藏品,涵盖手稿、书信、乐谱、乐器、唱片等。其中,著名作曲家黄自声乐作品的8份手稿尤其珍贵,《玫瑰三愿》、《春思曲》等,更是传唱至今的经典。



除了手稿,刚才提到的上海工部局乐队录制的黑胶唱片、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过的指挥棒也赫然在列。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生前听说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筹集藏品的消息,特别捐赠了陪伴他整整60年的爱琴。朱践耳先生希望能通过捐赠这台承载着他所有创作时光的钢琴,将中国音乐薪火相传。



据悉,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1日启动试运营,之后每周三、周五开馆,对公众采取免费预约制参观(每日限定来访者50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沈倩 编辑:余寒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