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不仅变平了,也变快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车岸原

2016-05-27 11:11


托马斯•弗里德曼


托马斯•弗里德曼,普利策奖终身评审,《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

世界不仅变平了,还在变快



托马斯•弗里德曼,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美国知名时政评论家,曾出版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并且他长期关注中国话题,对中国的态度也较为复杂。


近期,弗里德曼接受了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采访。在多年前提出“世界是平的”观点之后,他更新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不仅变平了,也变快了”。
   

“如果让我今天写一本类似《世界是平的》的书,我会把书名改成《世界很快》,整个循环系统,从有想法到设计到制造,这整个过程比以前快太多了”,弗里德曼的视角依然保持着他的俯视性。
   

在弗里德曼看来,眼下的时光是自印刷术以来最大的一个技术转折点。他认为,两个重大因素一起促成了这个转折,一个是他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到的,联系成本降低,我们和外界的联系更自由简单,以至于我们开始感觉世界是平的。另一个因素,则来自于他的新观察,“今天最令人震惊的新鲜事,是我们只需要点击一下,就能完成很多事。5年前如果你想在华盛顿打车,你会站在街上拦车,打不到的话就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抱怨,现在呢?点一下Uber就可以了”。这背后隐藏的是,“所有的复杂性都被抽象化,简单化,变成单击。当通讯变得又快又简单无所不在,当复杂性变得又快又简单而且隐形,这两样东西汇聚在一起,世界不仅变平了,也变快了”。
   

如何理解这一个“快”字?弗里德曼用了一把他独有的幽默,“我一个在IBM工作的朋友喜欢说,在美国买一辆车,你的后视镜上会有个贴纸,上面写着:你在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可能比看起来的要离你近。这个贴纸应该属于前面的挡风玻璃,是从前面向你靠近的东西比你看到的要近。未来离你比你想象的要近,来的比你想象的要快。”


在一个变得更平更快的世界面前,弗里德曼给人们开出的药方是,“创新前所未有地重要”,“创新变快了,机会变快了,所有人都应该利用这个时势,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华盛顿”。

革新家是应运而生



“2005年,我在世界各地宣传告诉大家世界已经被碾平了的时候,Facebook还不存在!那时候你搜索Twitter是什么意思,结果中只有“鸟叫声”;搜索Cloud,结果中只有云;搜索Skype,会显示是否拼写错误。”
   

谈及创新,弗里德曼甚至夹杂了自己的情感,“对我来说,2007年是关键的一年,历史将会铭记2007年。2007年苹果手机上市,Facebook出现了,Twitter出现了”。
   

是啊,历史将会铭记2007年,就从那一年之后,时间列车停靠的站台就一直和“危机”、“衰弱”、“艰难复杂”这些词语联系在了一起,难道不是么?
   

虽然经济数据不乐观,大多数人的荷包缩水,但世界还在变得更平更快,弗里德曼列举的这一大串创新型公司依然出现并闪光,这是为什么呢?
   

“一定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推动了这些创新,衰退期通常是很适宜创新发展的时期”,弗里德曼认为,“经济衰退时期往往是创新崛起的温室,因为大家都想用最少的钱完成最多的事,所以必须想尽办法创新。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发家的。英语里有一句话这么说:需求是发明之母。经济衰退期,人们需要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自然会变得更懂创意”。
    

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或许可以套用那句老话,“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把“创新”与“衰退”连接在一起的同时,弗里德曼也认为“创新”和“就业”有重要关系,“创新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这样我们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弗里德曼举了个例子,“二三十年前的美国,福特汽车或者通用电气这样有大工厂的公司会雇佣25000人,现在不会这样了。他们可能会用2500个机器人,雇佣500个人。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的模式是,一个人为5个人创造岗位,5个人再创造出12个岗位,12个人创造出30个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25000工作机会。所以在当今社会,为了保证就业率,每个人都必须是革新家,企业家”。
    

弗里德曼还进一步佐证,“如果你看一下失业就业的数据,你会发现大多数新岗位都是由新公司提供的。而且我认为大多数新的好工作是新公司创造的”。
    

所谓的“新公司”,弗里德曼认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制造业也依赖创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是制造者,我们有3D打印技术,计算机教育也早已大众化,任何有想法的人都能比以往更快更便宜更远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近期美国最受关注的一件事就是特斯拉的新车,新车发布几天后就有近30万人预订了这款电动轿车。这不是一个App,这是一辆金属做的实体车,所以这些东西还是很有市场的。”
    

哦,特斯拉,能比它创新的公司还有几个!埃隆•马斯克,能比它疯狂的人还有几个!
    

除了上面的观点,托马斯•弗里德曼还透露了他对创新思想和对中国挑战的看法,下篇见。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