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阻肺患者诊断率仅2.6% 专家呼吁加强检查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2019-11-20 17:36
今天是世界第十八个慢阻肺日。慢阻肺,也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全球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在我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但早期诊断率仅为2.6%,大多数患者发现患有该疾病时,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为了提高社会对该疾病的认识,今天,虹口、静安、闵行等7个区都开展了肺功能筛查、健康咨询等大型义诊活动。专家呼吁,40岁以上易感人群应接受肺功能检查。
年近6旬的金阿姨,今天早早来到闵行区中心医院义诊现场。退休前她在厂里工作长期接触胶水等化学物,近年来,喘息咳嗽越来越严重,即使每天靠药物维持,也会在气候变冷或抵抗力差时急性加重,需要到医院急救。对此,金阿姨很后悔没有早诊断、早治疗。
像金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慢阻肺,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由于人体肺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该病在早期 甚至病情发展的稳定期都没有明显病征,往往在突然急性加重时才被察觉。更严重的是,每一次急性发作后,患者的肺功能会进一步下降,病情会不可逆地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每7人就有1个慢阻肺患者,且呈上升趋势。专家特别提醒,40岁以上易感人群都应该接受 肺功能检查,虽然慢阻肺病情不可逆,但早干预、规范治疗和随访是完全可以控制病程的。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东方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李强教授指出,40岁以上有吸烟史、有家族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还有职业暴露的,例如厨师、化工厂员工、矿工等,都需要去医院做肺功能的检查。
为了提高慢阻肺的诊断率,方便患者一站式就医,闵行区中心医院今天正式成立沪上首个慢阻肺咳喘管理中心,将从早期筛查、分诊、规范治疗、随访管理等方面 推进基层慢阻肺疾病防治工作。闵行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习文教授表示,建立咳喘管理中心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患者急性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实习编辑:李珂)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