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权威访谈) ——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时讯

人民日报

2020-09-24 09:14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新发展阶段有新的特点、新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新特点?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江小涓:“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有新的特点、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新的特点。数量扩张为主的时期,可以“投”字当头,“增量扩张”为本。投钱、投人、投地、投项目,就会有新增产出并带来增长。质量提升时期,要“提”字当头,“存量提升”为本。投入的要点是提升质量,特别是提升存量生产能力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质量,还要决策怎么优化结构,如何转变方式,怎样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情形会复杂许多。

其次,进入科技“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并且“并跑”“领跑”分量不断加大的时期。过去我们以“跟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科技特别是产业技术水平。“跟跑”时无需自己定方向,加速跟上缩短差距就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并重的时期,情况会发生很大改变。技术开发进入高度不确定状况,无人领航,无产业链条,市场需求不明,甚至不知是否有人跟随。我们只能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持之以恒,做出原创性的成果。同时,以企业为主体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创新的同时拓展市场和产业链。这是比以往更艰巨更复杂的科技任务。

第三,数字技术更加广泛深入应用。今后,我们要用数字技术治理经济治理社会,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各方面都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同时,要对数字技术进行治理,包括算法问题、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等。数字技术往往具有两面性,同一种应用,既能赋能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也能赋能各种侵害权益和逃避监管的行为。

第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必然带来全球各方面关系的持续调整。从经贸关系看,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系,从互补关系为主转变为互补、合作与竞争并存。当下大国战略博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多点呈现,对这种局面的治理任务错综复杂,压力加大。

我国产业竞争力已明显提高,完全可以在新发展格局中发展壮大

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江小涓:总书记多次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看。

从国内来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2019年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供了基础条件。例如,我国具有行业完整、规模经济明显的制造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需求多层多样,可以提供国内产业所需要的各类市场。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较大,还将快速增长。这些条件都会支撑国内循环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全球化中出现一些挫折和调整,但总体趋势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都在继续发展,我们适应国际环境,畅通国际循环,虽有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毫无疑问,我们要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继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明显提高,完全可以在新发展格局中发展壮大。

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难点和堵点又是什么?突破点怎么找?

江小涓: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不断扩大国内经济循环。特别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还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公平竞争环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升消费规模的角度看,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往多年,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大批农村户籍的劳动力支撑了工业化进程,却不能完全进入相应的城市型消费之中,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因此要加快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促进与城镇稳定生活条件相匹配的多种消费增长和水平提升。

用国际循环调剂余缺,获得分工利益,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记者: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相互促进?

江小涓:首先,要用国际循环调剂余缺。我国是土地、淡水和石油资源短缺的经济体,与我们庞大的经济体量不匹配,约束了我们高效率地配置资源。

二是用国际循环获得分工利益。全球产业链的形成,部分是因为“不会做”而汇集全球资源共同生产,部分是因为“会做但不是做得最好”而谋求全球分工的利益。两种因素今后都会继续存在并加大力度。特别是科技全球化继续推进,高技术产品愈来愈复杂,全球都在合作分工,自己全部做,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要以最大努力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去,同时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持产业链创新链稳定的能力。

三是畅通国际循环,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有重要位势,许多产业有较高比重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必须国际循环畅通,整个产业有效运转,才能保证就业和收入,这也是国内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重要来源。

记者: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

江小涓:构建新发展格局,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从政策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今后要致力于使制度性开放体制更加完善和相对定型。要继续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各类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对各类财产权平等保护的原则,大力提高法律制定和执行水平。

二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作用,保障资源有效配置。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向“中性”开放体制转变。首先是在出口和进口之间保持“中性”,两者同等重要。其次是在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保持“中性”,吸收外资带来资金、技术、先进产品、管理经验等,与对外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出口扩大、当地生产优势等,两者同等重要。最后是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保持“中性”,两类企业都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公平竞争能使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胜出,促进整个产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