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数字化大管家”帮宋庆龄故居“治未病”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亦敏
2021-07-28 20:24
在淮海中路的黄金一角,有一栋闹中取静的船型老洋房。这座百年建筑原是来华经营内河航运的希腊籍船主鲍尔的私人别墅,后历经多任房主。1949年春,宋庆龄迁居至此,成为了她一生眷恋的家。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从始建至今经历了多次大修。据介绍,故居的保护工程不仅包括对房屋的检测和修缮,还有对故居内大量可移动文物信息的读取、保存和安保管理,另外也包括故居周边景观和古树的保护工作。上海多雨潮湿,梅雨季容易滋生白蚁,故居的白蚁防治也是关注重点。
原先,文物建筑保护大多是通过增加人力、物力等传统手段,效率不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信息化建模、虚拟现实、BIM等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涌现,让历史建筑也有了“数字大管家”。
今年4月,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向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协会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上海宋庆龄故居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申请。项目以数字孪生技术为载体,结合故居的建筑现状,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建筑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文物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VR全景漫游等,真实还原被扫描物体的空间坐标信息,根据实景完整保存故居建筑外侧和庭院内所有物件的尺寸、纹理、颜色等信息,从而形成数字化模型。只要点点鼠标,就能随时观测到故居的一物一景、一草一木。
通过BIM技术对数字化几何模型进行深化处理,形成故居三维信息化BIM模型,就可以对模型中的任意构件的属性进行定义,比如添加历史信息、图片、修缮记录等,形成数字化信息档案。将健康监测系统与BIM平台相结合,通过倾斜监测点、不均匀沉降监测点、温湿度传感器、白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布置,可以实现对故居整体进行在线、连续、实时的监控,大大提高文物修缮、保护的及时性和可预见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承载着宋庆龄先生“家的记忆,国的情怀”,点点滴滴见证了先生的卓越功勋和高尚品格。有了“数字化大管家”的加持,它将会得到更悉心地呵护。
关键帧:
数字赋能古建
预防先于修缮
善待历史遗存
尽显时代智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亦敏 实习编辑:徐晓媚)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